教学班号:学号:姓
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全部商业企业为总体,每个商业企业为总体单位,该地区商品销售额是:
A数量指标
B数量标志
C品质标志D质量指标
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A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C
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D
总体性、大量性、社会性3、平均每人分摊主要产品产量是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的: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4、是非标志平均数
(P)的取值范围是: A p=0
B P≤0
C P≥0
D 0≤P≤1
5、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6、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
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
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7、了解某企业期末商品库存,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
A大量观察法B采访法
C直接观察法
D报告法
8、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这种
调查方式是: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确定分组标志B确定组数
C确定组距
D确定分组组限
10、煤炭产量以发热量7000大卡/公斤作为计量单位,则这种计量形式称为:A自然计量单位B标准实物计量单位C度量衡单位D劳动单位11、计划规定成本降低
3%,实际上降低了5%,则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于:A98.1%B102.1%
C97.9%D101.9%12、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0,证明两变量:
A无关系B不存在线性相关
C完全相关D不完全相关13、用抽样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比用总体的变量估计更为有效,称为抽样估计的: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充足性
14、根据间隔相等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B加权算术平均
C简单序时平均D加权序时平均
15、零售商品价格增加2%,零售商品销售量增加
5%,则零售商品销售额增加:
A
3%
B7%
C10%
D7.1%
16、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每一职工的文化程度C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D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
17、在统计工作实践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其理由在于:A个体数量足够多B个体产生偏差不与考虑C如实反应情况不产生偏差
D个体偶然偏差趋于抵消
18、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如2004年末某市全部职工总体中有工业职工人,则不变标志是:A职工工资
B该市的职工
C工业部门
D职工年龄
19、要获得我国人口状况的详细统计资料,采用的调查方式有:
200万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普查D全面统计报表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D商品销售额
:
20、反映总体中各构成部分之间数量关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称为: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2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A商品库存额B商品销售量A算术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C几何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23、抽样误差产生于:A登记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与系统性误差A相对数时间数列
B系统性误差D随机性代表性误差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C平均每人商品销售额
22、对于同一数列,以不同平均指标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其数值最小的是以
B调和平均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D中位数为中心计算的标准差
24、在时间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B平均数时间数列
25、计算总指数时,可以采用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两种形式。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是:A∑q1pn /∑q0pnB∑q1p0 /∑q0p0C∑q1p1 /∑q0p1 D∑q1p1 /∑q0p026、某研究生班4个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别为
A标志A调查组织工作A完全负相关C不完全相关
B
变量
C指标
D
27、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B调查任务和目的B完全正相关D不存在线性相关
B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D样本成数等于总体成数B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D两者都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
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D.
5%,则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 )
填报单位 D.
一般单位
C.
这些单
( )
。
A. 98.1% B.
C调查时间和地点
:
D调查经费
28、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1,说明两变量
75分、80分、90分、98分,这4个数字是:变量值
29、无偏性是衡量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估计量准则之一,无偏性是指:
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C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30、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A两者都是采用相同的计算方法
C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31、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32、标志是指( )
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33、计划规定成本降低
3%,实际上降低了
102.1% C. 101.9% D. 97.9% 3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 )
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D. 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
( )
累计频率
)
频率 D.
B.
35、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A. 标志值很大的单位
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A.
次数 B.
次数密度 C.
36、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3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决定于(
A. 权数的标志值 B. 38、假如各个标志值都增加
A. 增加到5倍 B. 39、当x
权数的绝对值 C. 权数的相对值 D.权数的平均值
:( )
。
不能预期平均数的变化。
形分布
5个单位,那么算术平均数会增加5个单位 C. 不变 D.
( )
MeM0时,其总体分布的状况为
A. 钟型分布 B. 对称的钟型分布 C. 对称的U形分布 D. U
( )
。
调和平均 C.加权算术平均 D.
40、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A.简单算术平均 B.
几何平均
)。
41、某企业1991年9月—12月月末的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A.1448人 B.1460A.C.
平均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为(A.-6.5% B.
人 C.1463
人 D.1500
人
9月30日1400人,10月31日1510人,
11月30日1460人,12月31日1420人,该企业第四季度的平均人数为(42、统计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B.
D.
( )
43、某商品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
)
+14.29%
)判定系数
)抽样极限误差。( )( )
工人的日产量。
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3% C.+6.00% D.
截距 C.
D.
7%,则商品销售量
44、在相关回归分析中,以下指标恒为正的是(
A. 相关系数 B. A. 抽样平均误差 B. A.政治算术学派 B.
国势学派
45、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
C. 概率度 D. C.数理统计学派 D.
46、在统计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47、当考察某地区工业企业整个工人状况时,总体单位总量是A. 工人的劳动定额 B. 48、一个统计总体( )
C. 全部工资总额 D.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4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 A.
无区别 B.
D.
( )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1月1日至20日全部调查完毕,
B. D.
C. 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A. C.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
55、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51、某工业企业系统内欲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这一时间规定是( ) A.
调查期限 B.
调查时间 C. B. D.
5%,实际上提高了
2%,则计划完成程度指标为登记时间 D.
52、平均指标反映( )A. 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C. 总体分布的大概趋势53、计划规定成本降低
( )
)。
A. 107% B. 107.4% C. 93.1% D. 110%
54、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A. 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C. 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B.
D.
55、为了了解全国钢铁企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可对首钢、宝钢、武钢、鞍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进行
( )
A. 非全面调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
56、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 B. C. D.
57、在统计实践和理论中,指数一般是指( )
A.广义的指数概念 B.C.狭义的指数概念 D.广义和狭义的指数两种概念
58、某工厂产量本年比上年提高了15%,产值增长20%,则产品价格平均提高了(
A.4.35% B.5.00% C.35.00% D.38.00%
59、通常所说的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A. 小于10 B.
不大于10 C.
小于30 D.
不小于30
60、在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中,当概率保证程度(置信度)从68.27%提高到95.45%
(其它条件不变),必要的样本容量将会()
A. 增加一倍 B. 增加两倍C. 增加三倍 D.
减少一半
61、已知某地区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
1990年增长了1倍,比1995年增长了0.5倍,那么粮食产量比1990年增长了(
)。
A.0.33倍B.0.50倍
C.0.75倍
D.2倍
62、当x
MeM0时,其总体分布的状况为
( )
。
A. 钟型分布 B.
对称的钟型分布
C. 对称的U形分布 D. U63、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 B.
C. D.
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64、采用5年或4年移动平均修匀时间序列其所得新序列项首尾各少(
)。
A.2项数值
B.3项数值
C.4项数值
D.5项数值65、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
A.基期数量指标 B.C.基期质量指标 D.二、判断题
1、总体与总体单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动而变动。()
2、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3、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是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的结果。
()
4、典型调查的目的,在于根据少数代表性单位的数量特征推算总体的数量特征。()5、选择分组标志,就是要确定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的组的标准或依据。()6、组中值假定性是指假定各单位的变量值在本组范围内呈均匀分布或对称分布。()
7、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好。()
8、综合为统计指标的前提是总体的大量性。
()
9、在统计分组中,频数就是次数,亦可称为频率。
()
)。
1995年
10、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地位随着统计研究目的的变动而变动。11、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一般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方法计算。12、欲以图形显示两变量
x与y的关系
,最好创建散点图。()
()
13、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配合指数曲线模型。
()
()()
14、抽样平均误差小于总体标准差,所以样本平均数的变异程度小于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15、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构成,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
动影响指数。()
16、数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成正比变化关系,质量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无
关系。()
17、在对某一企业职工的工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时,某一生产工人月工资为
统计指标。()18、统计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量,但研究是从个体开始的。19、北京市人口数相当于
()
()()
5个左右的西藏人口数,这是比较相对指标。
870元,这里的工资是
20、不论是等距还是异距数列,其各组次数的数值均受组距不同的影响。
()
21、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众数的数值就是众数组的组中值。22、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成反比,即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大,平均数
的代表性就越好。()
23、在抽样推断时,如果概率度越高,则抽样估计的准确性要求也越高。25、按不变价格编制的工业总产值指数,反映的是工业产品数量的变动。26、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28、当抽样数目一定时,总体标志变动度越小,抽样误差也越小。29、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应配合抛物线。30、在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31、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
( )
(
)
60%,所
()
()
27、选择分组标志,就是要确定将统计总体区分为各个性质的组的标准或依据。
()
()
()()
()
24、季节变动分析是在现象呈现周期性季节变动的情况下,为了研究它们的变动规律而进行的。
指标也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
32、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33、相对指标的特点是将两个具体指标数值的抽象化。34、在劳动竞赛中,第一班生产的产量超过第二班的以,第一班产品的质量不如第二班。35、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 )
( )
)
1倍,但第一班的废品占废品总数的
36、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37、异距分组中,为消除组距不等对次数实际分布的影响,一般需计算次数密度。38、利用组中值计算算术平均数是假定各组内的标志值是均匀分布的,计算结果是准确的。39、甲、乙两组工人生产同一种产品,甲组工人平均日产量为
均日产量为55件,标准差为移动后的项数都为
27项。(
40、移动平均后所得的修匀序列,较原序列项数为少,假如原序列为
)
60件,标准差为
6.6件,故工人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乙组比甲组大。
( )
(
(
)4和5,则
)
7.2件,乙组工人平
31项,移动项数为
( )
41、若某单位产值逐期增减量每年相等,那么其各年环比增减速度是年年下降。42、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变形。43、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数。
(
(
(
44、计算抽样平均误差,当缺少总体方差资料时,可以用样本方差来代替。)
45、根据直线回归方程46、男性是品质标志。
y?
( )
abx,可以由x推断y,也可以根据y推断x。()
47、在一个统计总体中,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都可以有多个。(
)
(
)
()
48、如果物价指数不变,物量指数上升,那么价值指数的增长率一定与物量指数的增长率相同。49、在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时,不能只凭相对数的大小来判断,只有将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问题的实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50、在统计调查方案中,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的期限。
( )
51、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
52、平均指数编制总指数,既可用于全面调查的资料,又可用于非全面调查的资料。53、抽样平均误差就是总体指标的标准差。54、2007年某大学管理学院招收的新生中,这个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55、某厂产品产量年递增速度为三、填空题
1、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可归纳为两个组成部分:统计指标的概念和2、标准差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标志值
3、标志表现是标志在各个单位的具体表现,根据其表现是否一致,它分为4、统计调查表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调查项目较多时,宜采用5、在组距数列中,影响次数分布的因素主要有
______和组限。
______。
______。
6、将不同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所得出的综合指标称为7、若把全部产品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所采用的标志属于8、抽样调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分为9、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0、计算综合指数时使用
______。
。。
项数值。
______和抽样误差两种。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的大小,还取决于标志值水平的高低。
9.98%。(
)
)。
(
)( )
1.3:1,
(
)
男生为650人,女生为500人,新生的性别比为
2005年比2004年增长8%,2004年比2003年增长12%,则2003—2005年平均每
______才能使不能直接加总的指标过渡到能够加总的指标。
众数。
11、首先将古典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学者是12、在右偏态分布中,中位数14、
13、在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求是两者都是
15、采用4年移动平均修匀时间序列,其所得新序列项首尾各少1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17、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
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和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
______,它的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______和统计学,这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其中统计学
______和
18、统计调查根据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包括
全面统计报表。
19、按______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变量数列。2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总量和22、由于标志值(变量值)的次数对
______。
______。
21、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程度的相对指标称为
______的大小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故次数又称为权数。
23、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抽样单位数扩大为原来的4倍,则抽样平均误差为原来的
______。
______。______。
24、计算发展速度时,由于对比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26、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区别在于只有一个27、在左偏态分布中,中位数29、
算术平均数。
28、将各组次数和比率,由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逐组累计,称为
是说明总体内涵数量变动情况的比较指标指数。
指数形式计算的。
职能。的数量特征。
_________分组。
30、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采用31、国家统计基本职能是32、统计指标反映的是
。
25、在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中,将组平均水平固定,单独反映结构变动的指数,称为
。
33、对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称为
相等。
35、发展速度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可分为
固定构成本指数为
_________。
________。
34、直接用平均差和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
两种发展速度。
94.1%,结构影响指数为
97.5%,则
36、某企业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其产品平均成本的可变指数为37、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的倍数称38、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总收入为39、已知某产品产量
与1993年相比增长了41、相对指标是应用
248.5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
5%,1994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
。
__________。
______。
指标______。12%,则1994年
1993年与1992年相比增长了
410、总体参数的估计的方法有两种方法,即
______的方法来反映某些相关事物之间数量关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______。
42、按照统一折算的标准来度量被研究事物的数量的计量单位称为
43、简单随机重复抽样,若其它条件不变,当平均误差缩小一半,则样本单位数必须44、直线回归方程
?y
abx的判定系数为0.64,则x与y的相关系数为___ ___。
8%,则其单位成本
______。
45、某企业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
46、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和抽样方法。
。
47、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变量。
48、在总平均指标因素分析中,将组标志值固定,单独反映结构变动的指数,称为49、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50、组织重点调查的关键是确定
和数量标志两种。。
_____指标。
18%,则商品价格平均下降了
51、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的指标统称为52、某商场2007年商品销售量增长了20%,商品销售额增长了
53、平均数指数是从出发来编制总指数的。54、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的倍数称________。55、统计指标反映的是______的数量特征。四、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工人某月份工资资料如下表:
月工资额(元)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
工人数(人)
300 500 1200 800
700—800 800—90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准差;(5)标准差系数。
2、某企业
2001~2006年工业总产值的资料如下表,
500 200
列表计算该企业工人的:(1)平均工资;(2)全距;(3)平均差;(4 )标
(1)计算表格中编号为①~⑧的指标数值;
(2)如果按2001~2006年的平均速度增长,以
年份
工业总产值(万元)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
逐期累积环比% 定基% 环比% 定基%
⑤
2001 343.3
2006年为基期,2008年产值将达到多少?
2003 519.7
2004 548.7 ①
②
③
④
⑥⑦
⑧2005 703.7
2006 783.9
2002 447
平均增长量(万元)增长1%的绝对值
3、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A B C 合计
计量单位件台箱-
总成本(万元) 基期200 50 120 370
报告期220 50 150 420
个体成本指数1.14 1.05 1.20 -
试用指数体系分析该企业总成本的变动情况成本和产量变动的影响)。
(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说明总成本变动受单位
100个样本顾客,这些顾客的平
4、(1)某大型超市为研究顾客的购买行为,随机不重复抽取了均花费水平为估计误差不超过
80元,标准差为
25元,试以9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总体平均购买额的置信区间。
6分钟,在95.45%的可
(2)为了配备所需的售货员人数,超市管理部门想了解一名售货员接待顾客平均花费的时间,要求
2分钟,假定售货员接待一位顾客平均所费时间的标准差为
信程度下,要观察多少顾客?5、我国土地面积为按性别分组
男女合计
960万平方公里,又知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如下:第三次人口普查人口数(万人)
52352 49302 101654
第四次人口普查人口数(万人)
58904 55429 114333
根据上述资料,可以计算哪些相对指标?每种相对指标请计算出一个具体的指标(写出该具体指标的计算式、结果)。
6在全校15000名学生中随机不重复抽取分配数列资料如下:
2%的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每月上网情况,调查所得
每月上网次数0-2 2-4 4-6 6-8 8-10 学生人数
20
40
150
60
30
试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全部学生中每月上网在6次以上的比重。
7、某机床厂总生产费用资料如下:单位:万元产品名称
上年生产费用
本年生产费用
单位成本本年比上年降低
%
A 750 780 -4 B 500 520 -2 合计
1250
1300
-
试用指数体系分析该机床厂总生产费用变动情况,并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产量变动和单位成本变动对总生产费用的影响。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
2001年~2006年资料如下:单位:亿元年份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国内生产总值78345
82067
89442
95933
102398 116694
逐期增长量A 累积增长量B 平均增长量C 环比发展速度% D 环比增长速度% E 定基发展速度% F 定基增长速度% G 增长1%的绝对值H 平均发展水平I 平均发展速度% J
试计算表格中
2005年的各项指标(A-J)数值。列出计算式
9、在4000件成品中按不重复方法抽取200件进行检查结果有废品
8件,当概率为
0.9545时,试估
计这批成品废品量的范围。
10、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
产品产量单位成本(元)
名称计量单位基期
报告期计量单位基期报告期甲万件100 120 元/件15 10 乙万只500 500 元/只45 55 丙
万个
150
200
元/个
9
7
要求:
(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3)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
(相对程度和绝对额
)变动的情况。
11、某地区1990—1995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2007
粮食产量(万吨) 定基增长量(万吨) 环比发展速度(%) 要求: (1) (2)
400 - -
110
50
40
110
95
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
计算该地区1991年至1995年这五年期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
8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
计算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12、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甲班组:20、40、60、70、80、100、120、70 乙班组:67、68、69、70、71、72、73、70 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产量;
计算标准差,标准差系数;比较甲、乙两组的平均产量的代表性。13、根据以下资料,试编制产品产量总指数
产品名称甲乙丙
工业总产值(万元)基期1800 1500 800
报告期2000 1800 1000
报告期产量增长(10 5 0
%)
14、甲、乙两单位人数及月工资资料如下:
月工资(元)400以下4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以上合
计
甲单位人数(人)
4 25 84 126 28 267
乙单位人数比重(%)
2 8 30 42 18 100
根据上表资料:比较甲乙两单位哪个单位工资水平高;并分析原因。15、在某乡2万亩水稻中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6、某地区2002—2007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定基增长量(万吨) 环比发展速度(%) 要求: (1) (2)年平均增长速度.
17、某地区粮食总产量如下表所示
: 2002400 - -
2003①②110
2004③50 ④
2005⑤40 ⑥
2006⑦⑧110
; 2007⑨⑩95
400亩,得知平均亩产量为
609斤,样本标准差为
.
80斤。
要求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估计该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范围
利用指标间的关系将表中所缺数字补齐(写出过程)
计算该地区2002—2007这五年期间的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以及按水平法计算的
年份1 2 3
产量(万吨)
230 236 241
年份6 7 8
产量(万吨)
257 262 276
4 5
246 252
9 10
281 286
要求: (1)分析该地区的粮食生产发展趋势是否接受于直线型
(2)如果是直线型,请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某地20个商店,1994年第四季度的统计资料如下表
表4-6
按商品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分组
(%)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实际商品销售额
(万元)45.9 68.4 34.4 94.3
4-6。
?
,并预测第12年的粮食生产水平
.
流通费用率(%)14.8 13.2 12.0 11.0
试计算:(1)该地20个商店平均完成销售计划指标
(2)该地20个商店总的流通费用率
18、某进口公司出口一种茗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重量,抽取样本
试以99.73%的概率对这批茶叶的平均重量做出区间估计。
每包重量(克)148---149 149---150 150---151 151---152
19、某工业企业资料
指标
工业总产值(万元) 月初工人数(人)
试计算: (1)
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合计
一月180 600 ; (2)
:
单位成本(元)
报告期120 500 200
计量单位元/件元/只元/个
基期15 45 9
报告期10 55 7
;
;
二月160 580
包数10 20 50 20 100 三月200 620
四月190 600
如下:
100包,检查结果如表。
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20、某厂生产的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产品名称甲乙丙
产量
计量单位万件万只万个
100 500 150 基期
要求: (1)计算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指数以及由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 (3)
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变动而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利用指数体系分析说明总成本
(相对程度和绝对额
)变动的情况. 7-2所示:
21.已知某工厂1994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如表表7-2
产品名称车床铣床刨床
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值一季度40 12 15
(万元) 二季度48 13.2 12
二季度产量比一季度增长%
15 20 25
要求: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厂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
22.某学院有4500名学生,随机抽选况,所得分配数列如下
表5-2
撰写论文篇数(篇) 学生与总数的比重
(%)
0—2 8
2—4 22
4—6 40
6—8 25
8—10 5
(见表5-2)
20%,调查四年在校期间每年撰写论文
(或调查报告)的情
试以0.9545概率保证程度:估计在校期间平均每人撰写论文的篇数。23、某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为
3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
?
9‰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
2000年
粮食产量为220亿斤,要求到2005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多少斤?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24、已知某厂某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年产
份量(台)
2000 9500
500
104
10
109 51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850斤,试计算2005年的粮食产量应该达到
环比增长量(台)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
增长1%的绝对值(台)
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字填上
(2)计算第十个五年计划期该产品的年平均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速度(3)按此速度发展,到2010年该产品产量将达到多少?
25、两个不同小麦品种分别在四块田地上试种,其产量资料如下:
甲品种
田块面积(亩)
1.2 0.8 1.5 1.3 4.8
产量(公斤)
600 405 725 700 2430
田块面积(亩)
1.0 1.3 0.7 1.5 4.5
乙品种
产量(公斤)
500 675 375 700 2250
假定生产条件相同,试研究这两个品种的收获率,确定那一个品种具有稳定性和推广价值。
统计学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C,3D,4D,5B,
6A,7C,8D,9A,10B,
11C,12B,13C,14C,15D D,B,A,B,B
16-30:D,D,B,C,C,A,A,D,C,B,31-35:ADDBC 36-40:BCBBD 41-45:BCADD 46-65: BBDCA AABCC CCADC ABCAB
二、判断题
1-15:1T,2F,3F,4F,5T,
16-30:T,F,T,T,F,31-45:××√××46-55××√√√
6T,7F,8F,9F,10T,T,F,F,T,T,
11F,12T,13F,14T,15T
T,T,T,F,F
√√×××√√××√
√××√×
三、填空题
1-15:
1统计指标数值,
2离散程度,3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4单一表,5组距,6比较相对数,7
是非标志(有无、交替标志)
,8登记性误差,9可比性原则,10同度量因素,
11、凯特勒12、
大于13、随机变量14、抽样平均误差15、2
,、质量
16-30:变量,统计资料,普查,数量,指标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
(总体)标志总量,动态相对数,平均数(平均指标)
、自变量
大于
向下累计(以上累计)
一半(二分之一),定基发展速度,结构影响指数,
31-45:信息,总体,复合,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96.5%,概率度,时期,6.67%,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对比,标准实物单位,
扩大到原来的
4倍, 0.8,降低了1.82%
46-55:样本容量(n),连续变量,结构影响指数,品质标志,重点单位质量指标,1.67%,个体指数,概率度,统计总体(调查对象)四、计算题(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