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物馆导游词

2024-08-02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金牛湖科普生物馆讲解词

欢迎大家远到而来来我馆参观!!展馆共分为2层,一层主要已展览淡水和海洋鱼类为主,二楼主要展示的是海洋生物及贝壳为主,好下面请各位随我一起参观! 一层内容 海洋鱼类--翻车鱼

翻车鱼生活在世界暖热带海洋里,是大洋漂流的一种奇鱼,他体大,侧扁只见庞大的鱼头身,却找不到它的尾巴。它不善于游动,在海里只能翻转的身体滚动,它既笨拙又不善于游泳,常被海洋其它的生物吞食,而它不至于灭绝的原因是他的生殖力极强,一次可产卵3亿粒,是动物界中的“生蛋冠军”。而一般的鱼类只能产卵2000-3000万。最大的翻车鱼达3-5米,体重1.5-3.5吨,以晒太阳来提高体温促进消化,头重脚轻的体型很适合潜水。 飞鱼-会飞的鱼

学名:燕鳐鱼。分布于我国南海和东海南部,是暖温性中上层鱼类。他两鳍伸展如同蜻蜓的翅膀,在起飞前,先把头部仰出水面,然后展开胸鳍、腹鳍,这时尾鳍急剧摆动,产生一种上身的力,推动鱼体腾空而起,据测,飞鱼滑翔时,速度可达每秒20-30米,滑行距离300米左右,顺风滑行的距离可达500米。 鮟鱇-会钓鱼的鱼

鮟鱇是底栖鱼类,常潜伏在海底不动,能装得像块石头,他那宽大的口吻背部顶端,生有一根像“水草”样的皮质穗,上面还长有小鱼样的钓饵,他时常摇晃着钓鱼竿诱捕鱼虾为食。鮟鱇分布于各大洋及南、北极海中。全身无鱼鳞,能发出老人的咳嗽声,所有又叫;、“老头儿鱼”。生活在深海中的角鮟鱇,体形奇特,体上有发光器,可诱惑其他生物。 二楼介绍: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贝壳文化的历史很悠久,但是很多人对贝壳的知识了解的甚少。1998年,我国大陆第一家的贝壳馆作为旅游的的配套产业在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对外开放,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接着海口市西海岸的贝壳馆,大连市的贝壳馆相继诞生,但总体而言,贝壳馆不多,已有贝壳馆对贝壳的知识的介绍,讲解中文学名统一和分类鉴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宣传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意识的力度也不够。

贝壳即软体动物(mollusca),软体动物门分为7个纲,全世界的贝壳大体可分陆生和水生两类,其中海洋贝壳占总量的80%以上,全世

界贝壳已知种类有12万之多,仅次于节肢动物。贝壳是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具有一种特殊的腺细胞,其分泌物可形成保护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软体动物门的生物大多数有贝壳,所以通常称之为贝类,根据贝类外壳的特点和结构。共分为七个纲:分别为1无板纲2多板纲3单板纲4腹足纲5掘足纲6双壳纲7头足纲。

贝类的生长发育:贝类的雌雄交配有几种:1是将卵排到有隐蔽作用的岩石坑洼或双壳类的空壳中,排卵后雌贝静伏于卵群上护卵直至卵孵化后才离开。2是贝壳将卵子和精子排到海水中并在海水中受精和孵化。3是把卵排到腮腔中,把精子排到海水中后随水流进另一个个体的腮腔中,并在腮腔中完成受精和孵化。贝类的产卵的差异很大,宝贝种类一般产卵600粒,而美洲牡蛎1个个体产卵量可达1亿粒以上。 贝类的栖息地:从高山、平原、到海底都有贝类生活的足迹。海洋与陆地类同,有高山和深谷,也有像热带雨林的珊瑚礁,不同的生态环境都有其适生的贝类,形成了贝类生物多样性。陆生贝类多栖息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灌木丛和地贝物中。

贝类的食性:贝类的食性有杂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

贝类的寿命:贝类的寿命指从卵孵化成幼虫开始至成贝死亡的时间。一般生长的种类寿命较短,反之则长,如头足纲的寿命1-3年,有的3-4年,珍珠蚌能活80年,笔者见到的巨型砗磲长2M,重量超过250Kg,估计寿命有数百年。

分的科目:翁戒螺科、鲍科、钥孔科、帽贝科、笠贝科、口螺科、马蹄螺科、蝾螺科、 二楼还展览了其他海洋生物: 活化石--海豆芽

海豆芽:腕足动物纲的一属,寒武纪开始出现,至现代仍未灭绝,生存历史超过5亿5千万年,因此称为“活化石”。古生物学上又称“舌形贝”。绝大部分是在洞穴中隐居,仅靠外套膜上方的三根管子与外界接触,呼吸空气和摄取食物。分布在我国沿海,栖息在低潮水线交界处泥沙质层下生活。按照生物最基本的进化规律,任何生物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过来的,而海豆芽的生存状况在5亿5千万年 历史进化过程中,却没有打的变化。 刺魨-小鱼吃大鱼的鱼

刺魨,暖水性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暖水水域)我国南海。刺魨是大鲨鱼的克星,他往往采取孙悟空钻进铁山公主的肚子里,在大鲨鱼的肚子里咽气使自己的身体膨胀起来,那倒竖起来的刺加上生殖腺分泌出来的毒液能使鲨鱼从腹内腐烂,使之丧身。然后他先吃内脏后吃肉,带吃饱喝足之后,再从鲨鱼的肚皮上咬个洞钻出,悠闲离去。

鱼鳞已变成粗刺。 甲壳类--寄居蟹

寄居蟹的体形、构造和生活方式都比较特别。它虽然生着一对强有力的硬钳,但身体却短小而柔软。当它开始独立生活时候,就会寻找一个与自己身体大小合适的空螺壳作为寄居之所。随着身体不断的增长,它要为更换“住房”而忙碌一辈子。生活习性十分有趣,在动物学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甲壳类—锦绣龙虾

龙虾,属于甲壳类的动物中的十足类。是现存虾类中最大的一类,大者体重可达十多斤。因此被称为虾中之王。龙虾体大肉多,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海产品,我国盛产龙虾,有许多种,其中以分布在西沙的锦绣龙虾最为美丽。它的两条长触角和五对斑纹美丽、粗壮有力的步足舞动起来,确实很像神话中的“龙”,龙虾一名也由此而来。 爬行类动物—海龟

海龟是海洋中躯体比较大的爬行动物,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的祖先远在2亿多年就和中生带的恐龙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了,后来地球几经沧桑,恐龙相继灭绝,海龟却借助那坚硬的背和腹甲的保护战胜了大自然,顽强的生活着、繁衍着,真可算作名副其实的活化石了。海龟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里,以鱼、虾、贝类、海藻为生。与陆龟不同的是,海龟不能将它们的头部和四肢缩进壳里,寿命最大为150岁,是海洋中的长寿动物,沿海的人们视为长寿的吉祥物,内地视松鹤为长寿的吉祥物。海龟分为食草,食肉和杂食。在吃水草的同时也吞下了大量的海水,摄取了大量的盐,在海龟泪腺旁的一些特殊腺体会排出这些盐,这就造成了海龟在岸上“流泪”的现象。 爬行动物—玳瑁

现存世界海洋中的海龟共有四种:棱皮龟、蠵龟、玳瑁和一般的海龟。玳瑁则是海龟家族中个体最小而最珍贵的一种,它的体长50厘米左右,体重45公斤,小的只有13公斤左右。它的甲片是贵重的药材,又是高档工艺品的原料。玳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尤其喜欢在珊瑚礁中生活,在我国西沙群岛以及台湾、澎湖列岛较为常见。夏秋季节在黄海南部也能偶有捕获。 活化石-鹦鹉螺

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头足纲中四腮类,古老的头足纲现在都已灭绝,现在唯一剩下的就只有在海底生活的鹦鹉螺了,所以鹦鹉螺是一种活化石。它有36室,最末端的一室是躯体所居,各室间有一管关连,可调节室中气体量,使壳得以漂浮,世界上第一艘蓄电池潜艇和第一艘核潜艇就是模仿它的排水和吸水的上浮下沉的方式被命名为“鹦鹉

螺号” 可在世界海洋中,它仅仅分布在我国南沙群岛和马来群岛海域300米左右水深的海底。它的贝壳结构奇特而十分漂亮,鹦鹉螺可以调节其壳内空气的份量,使其能在海洋中自由的沉浮。 棘皮动物—海胆

海胆的外壳坚硬,呈半球形状,外面长满硬刺。有的海胆外形扁平呈饼状,如饼海胆。海胆的卵可以吃,能做成一道别有风味的佳肴。但有不少种类的还但是有毒的,那些有毒的海胆外表看起来比无毒的海胆要漂亮很多,如石笔海胆、冠状毒海胆。它们的刺一旦刺入人的皮肤,就会把毒汁注入人的体内。它是一个多刺的动物,但它特别胆小,一见敌人就会逃跑。但就他们的毒来讲,有可能是一种“灵丹妙药”呢!药物学家已经把目光注视到毒海胆的身上了。全世界共有600多种。 甲壳类—藤壶

藤壶属于甲壳类动物中的蔓足类,藤壶生活在海洋中,它牢固的附着在礁石、船体软体动物以及其他大型甲壳类的动物上过着定居的生活,靠过滤海水中的有机物生存,任凭惊涛骇浪的打击也冲击不掉,一般不引人注目,但有人进一步研究,藤壶成熟时,分泌出一种粘粘的液体,粘合强度很高,比现存的粘合剂都好,有耐热又快速,藤壶特种粘合剂即快问世。 腔肠动物-珊瑚

珊瑚是生活在海洋里的腔肠动物,称为珊瑚虫纲,也叫“花虫纲”它们有的单个体,但大部分是群体,拥挤的固定在岩礁上,珊瑚虫有从海洋里吸取钙质制造骨骼的本领,新生的珊瑚虫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长,一代接一代,日久天长慢慢形成了各种优美姿态的珊瑚体。日月积累它们的石灰质骨骼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岛。黑色是由于含有有机质,红色是由于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而成。

化石类-海洋古生物化石

化石,通常是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被含水沉物迅速掩埋,产生化学反映(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然后矿物质加入或有机物被排出,数千万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 化石类-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生存在约六亿年前的寒武纪。在海洋中大量繁衍了大约1.6亿年,晚寒武纪发展到最高峰,志留纪以后逐渐衰亡,到二叠纪未完全灭绝,这是已灭绝4亿多年的海生动物。它的生态背壳纵分一个中轴和两个肋叶三部分,属节肢动物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