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现状分析

2024-07-29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劳 动 保 障 世 界医疗保险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现状分析

李冬梅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

【摘 要】我国早已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而随着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自理能力的下降,失智失能老人数量越来越多。他们需要更多的长期照护和服务,因此必须要尽快建立失智失能老人的服务体系。【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失智失能老人;现状

一、失智失能老人问题的严峻性

我国的失智失能老人照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家庭负担重。生病时间长,护理难度大,家庭中如果有失智失能老人,其照护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次是养老护理员结构不合理,社区养老服务和家庭照护不能满足失智失能老人的需求。其队伍结构存在年龄大、外来人员比例高、流动性大、薪酬和学历低等现状。居家养老服务的照护场所少、专业人员技能不足、政府政策支持不够等。

最后是机构养老缺乏专业的照护机构。全国养老服务床位总数约为740万张,每百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3张,与国际社会5%至7%的机构养老比例相比,差距很大,失智失能老人要进公立养老院的难度大。

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现状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特别强调“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2016年6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启动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计划用1到2年的时间,探索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首批包括上海、广州、青岛、承德、长春等15个试点城市。吉林和山东两省作为国家试点的重点联系省份。试点期间,该制度主要覆盖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群。到目前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已在全国15个试点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个省市的非试点地区展开,覆盖人口超过4800万。商业保险公司在试点建设中,承担经办管理服务职责,让“政府主导、商业经办”模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2015年人保健康率先承保了青岛市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项目,这也是全国第一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它的筹资机制是优化调整医保基金支出结构,每年从医保基金划入约8亿元;保障对象是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参保人员;护理方式是医院专护、护理院护理、居家护理和社区巡护。到2018年底,已为青岛市270多万城镇职工提供医疗护理保险服务,累计提供护理服务23万人次,赔付护理费用9.41亿元,失能人员人均护理床日费降为原来的1/20,个人负担只有原来的1/77,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实现了保障对象从“重度失能”向“重度失能+失智”的拓展,保障内容从“医疗护理”向“医疗护理+生活照护”延伸,构建起“医、养、康、护、防”五位一体的“全人全责”式长期护理服务模式。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初期的资金主要从个人、社会、单位、财政、医保五方面筹集。但目前的大部分资金都来源于医保基金,多数试点地区采取以医保基金“平移”为主的筹资路径,也

就是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是由划拨医保基金结余0.2%-20%不等的比例而建立的。现在我国各统筹地区的医保基金支出压力较大,部分地区的统筹基金正在面临穿底危险。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运行两年多,筹资比例中的医保基金占79%,个人占15%,财政不到8%,医保基金负担太重。除筹资机制问题外,长期护理保险还存在制度设计上各地政策不统一、城乡不同步,服务和经办管理缺乏统一和权威的技术标准,护理服务能力不足,需求与供给脱节等问题,亟待找到解决对策。

三、对策建议

首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由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联合保险行业监管部门、保险机构、专业护理机构等,建立全国统一的失能等级鉴定、护理服务机构及护理人员资质、信息系统建设等标准体系。鼓励保险公司为参保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居家护理服务产品,覆盖全部有需求的老人。同时保险公司对失能、半失能和失智、半失智的老年群体开发的护理保险,政府财政要给予支持,由保险公司提供服务。

其次,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独立的筹资体系。通过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医保基金适当划转、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当前,可利用部分个人账户结余资金,鼓励职工购买长期护理保险,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

再次,政府不仅需要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甄选及长期监督有能力经办这项业务的保险公司,还要考虑到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保险公司是否能承受长期“保本微利”甚至亏本的经营风险,进而能否保证其不会中途退出试点建设。

最后,借助科技力量是解决该问题的必由之路。例如,日本等长期护理较为发达的国家,人工智能型护理机器人已经在照护老年人上起到很大作用。我国对此也有迫切需求,但目前无论在组织管理层面、技术研发还是资金支持上显然还存在很多困难。未来政策的推动以及诸如阿里、腾讯等互联网科技公司生产研发力量的投入必将丰富老年人的照护资源。

参考文献:

[1]周延.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瓶颈分析及险种的改进探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2).

[2]戴卫东.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全球趋势及其思考[J].商业保险,2016(10).[3]张慧芳,雷咸胜.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地方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6(9).

[4]宋占军.长期护理险,让“老有所护”[J].金融博览(财富),2017(4).

[5]钟俊弛,张铎龄,张莹.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中的问题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7(5).

[6]安平平,陈宁,熊波.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践、经验启示与发展走向[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7(8).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