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赛课导学案_22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通过例题教学连加、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课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七、教学准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今天早晨强强要去乡下奶奶家玩,咱们班的小朋友想和强强一起去奶奶家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4+1 5+2 5-2 8-2 10-4 3+4

5+3 7+1 3-1 6-2 6-6 7+3

师: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呢?

生:看到一群猴子在玩耍,左边有2只,右边有7只,一共有几只?2+7=9。师:为什么用加法?生:因为我看了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所以用加法。

生:又看到湖边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岸上还有几只?8-3=5。师:为什么用减法?生:因为我看到有8只天鹅,游走了3只,所以用减法。

师: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鸡呢,强强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课件演示65页第一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鸡?(有5只小鸡)

你看到了什么?(又来了2只)你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能完整地说一说,再提出一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有……先……又……,一共有?) 要知道现在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1) 随生答板书: 5+2+1=8 或 5+1+2=8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生:本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这时来了2只,又来了1只,一共有8只小鸡在吃米。

(2)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有三个数,两个加号。师:你来给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指出: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连加)生齐读。

(3)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4)教学生算法。

师:5+2+1=8,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5+2=7),算出得数7,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

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2、探究连减

师:强强喂小鸡正喂得起劲儿的时候,咦?发生什么事了? 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了2只,又跑了2只,现在还剩多少只?)

师:会列式吗?这个算式怎么读?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还有一个2呢?8-2-2表示什么?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

生:8表示原来有8只小鸡,2表示先走的2只小鸡,还有一个2表示又走的2只小鸡。8-2-2表示把走的小鸡减掉。

师: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也能给它取个名字吗?(板书:连减)生齐读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指名汇报,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强强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1、认识了这两位新朋友,有些同学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那就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连加和边减吧,同桌两人一人摆一人说算式,看看哪组的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2、课本出示: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提出问题,列式。 (2)摆10颗五角星,先用虚线圈去3个,再用斜线划掉5个。提出问题,列式。

(3)出示南瓜图,第一个篮子里放了4个南瓜,第二个篮子里放2个南瓜,小女孩又推来了1个南瓜。提出问题,列式。

(4)出示摘丝瓜图,瓜藤上有8个丝瓜,强强先摘了3个,又摘了1个。让学生提出提出问题并列式。

(5)电线上本来有3只燕子,先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2只。让学生提出提出问题并列式。

(6)一共有10块西瓜,猪八戒先吃了3块,又吃了1块。让学生提出提出问题并列式。

3、小朋友们来奶奶家做客,奶奶非常开心,拿出了许多水果来招待大家,只有计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哦!(口算卡片)

4、给小动物找家 :小鸭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强强说: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同学们,你想不想和强强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呢?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