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某小学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我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 “点点进步,优秀即刻开始”的办学理念,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省市有关文件精 神,积极响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关于抓好落实中小学生“作业、 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的号召,推进“双减”与“五项 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现将我校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实施方 案制定如下:
一、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双减”与“五项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名单如下: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 员: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作业管理负责人:XXX睡眠管理负责人:XXX读 物管理负责人:XXX体质管理负责人:XXX手机管理负责人:XXX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作业管理
1.作业布置
(1)每学期教研组内教师应该开展作业专题研究活动,对教材 上的作业进行具体研究,确定学期内的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 容。
(2)教师将作业分为“必做作业” “选做作业”,作业布置应 根据学生的学情,为学生精心选择作业,作业要保证基础性和时效性,
杜绝机械重复的作业。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学情和学习能力的不 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为不同的学生的学习创 设不同的作业空间。
(3)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要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积极探索作业的形式,可将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外实践 作业等,学生可采用书面、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
(4)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定要适量适度,建议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十 分钟左右的作业时间,尽量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时间完成。
(5)严格控制书面家庭作业量:1-2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
(6)严禁教师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 业。
2 .作业书写
(1)教师应该根据作业的特点规定相应的书写格式,作业书写 应该强调格式规范,书写整洁,作业本干净卫生。提倡学生使用改错 本将做错题重写重做。
(2)班级任课教师要经常性举办优秀作业展示,口头表扬优秀 作业,公开讲评作文,每学期都要举行作业展评活动。
(3) 一二年级学生用铅笔书写作业,从三年级开始学生用钢笔、 圆珠笔书写作业。
3 .作业批改
(1)提倡学生作业面批制。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更改。 教师对学困生的作业进行当面批改,当面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存 在的问题,及时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更正,加强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 的及时指导。
(2)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一般采用“等级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的形式;教师在等级评价基础上,应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引导学 生,特别是习作(作文、日记等)、美术等一些创作性的作业,教师 应该从多方面来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激励作用。
(3)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批改时一律用红笔,要求一题一批, 对正确的作业采用打“ J ”等形式,对于学生作业中特别精彩的地方, 可采用其他符号或者语言进行提示鼓励。同时教师对具有创造性、独 特性的作业应该以鼓励和引导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4)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一般在错误的地方用波浪线 或圈点等形式指出来,一般不采用“X”来指出错误的地方;对于书写 明显书写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在学生错误的地方使用问号,同时使 用标注或将正确的答案书写表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5)对于学生作业中错误的地方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及时订正, 提倡使用错题本。教师及时对学生订正的作业进行批改或检查。
(6)对习作的批改提倡有眉批、尾批,对习作中优美语句用
标出,批改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在批改中既有对学生习作格式、语 言等方面的评价,也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鼓励性评价。
(7)学生之间可以在老师主持和组织下相互评价作业。教师应
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既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再评价,同时应该对学 生的评价做出再评价。学生的作文一学期相互批改不超过两次。
(8)作业应该及时批改,作文一般在一周内批改完成外,其他 作业一般在当天批改。
(9)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应该做好相关记录,特别是对有独创性 和有普遍性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作为讲解和辅导的依据。
(二)加强睡眠管理
1 .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 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 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学校今后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 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班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 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 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 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2 .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 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3 .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保证学生充足 睡眠需要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
课时间不早于8:2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 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提前开门、妥 善安置;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 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
4 .防止学业过重挤占睡眠时间。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加强 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 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5 .合理安排学生就寝时间。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 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 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个别学生经 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 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 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6 .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 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 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 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三)加强读物管理
1 .强化组织监管,严把“入口关”。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 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的原则,严格把关新入校的各类课外读物,对 学校现存的课外读物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电子化管理,对老旧 课外读物、超出小学生理解范畴的课外读物进行清理。学校在落实上 级关于课外读物管理规定的同时,根据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制 定课外读物推荐书单,向师生集中推荐一批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 读性强、启智增慧的课外读物,确保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能够适应时 代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2 .规范书籍管理,严把“质量关”。学校在全面推行课外读物“正 面”“负面”清单的基础上,明确对课外读物的管理要求,始终坚持 课外读物自愿购买的原则,做好家长自主购买读物指导,从正面做好 选择课外读物的引导。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课外读物管理细则,在 学校采购图书或公益机构进行图书捐赠时,明确受捐赠读物的把关要 求,不能为了数量丢了质量。
3 .推动自主运营,严把“效率关”。大力倡导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主动将图书交给学生管理,对学生借阅、归还及时进行登记记录。同 时积极开展“走廊图书馆”的打造、提升工程,在教学楼、走廊建立 图书柜、连廊椅,每个区域都打造不同的阅读主题,学生能够实现零 距离接触图书,学生自主管理小组划片分包,并在显要位置悬挂图书 管理员信息,方便大家相互交流。
4 .引领家校共治,严把“使用关”。启动课外读物家校共治活动, 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对家长进行引导,在书籍的使用上进行规范要
求,避免学生在昏暗或刺眼的环境中阅读课外读物,以防对视力的损 害,同时引导家长为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创造良好的条件,每天给学生 留出固定的阅读时间,保证学生在阅读时不被打扰。学校发起书香家 庭的号召,引导家长在朋友圈、班级群分享学生在家阅读的小心得、 好习惯,带动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营造良好的课外读物使 用氛围,使课外读物真正成为帮助学生成长,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好 帮手。
(四)加强体质管理
1 .做好学生、教师、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懂得增强体 质健康的重要性,让教师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让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学 生提高体质活动。
2 .加强对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组织和管理,积极组 织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形式,将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与课间操以及各种 体育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3 .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测验活动,督促、指导和加强学生平时锻 炼和了解自身体质健康状况。
4 .学校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好两操,确保学生每天一小 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作好安排、记录、保证锻炼的质量。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合理制定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的计划
与内容,做到科学、合理、易某某、安全性强。
6 .加强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竞赛活动中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事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五)加强手机管理
1 .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 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 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 .细化管理措施。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 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通过设立 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 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 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 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3 .加强教育引导。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 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 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4 .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 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 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怀疑对方AI换脸可以让对方摁鼻子 真人摁下去鼻子会变形
女子野生动物园下车狼悄悄靠近 后车司机按喇叭提醒
睡前玩8分钟手机身体兴奋1小时 还可能让你“变丑”
惊蛰为啥吃梨?倒春寒来不来就看惊蛰
男子高速犯困开智能驾驶出事故 60万刚买的奔驰严重损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