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统计数据质虽的思考
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 量却难以提高。如何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 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
1、 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 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十扰过大, 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 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 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颁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 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 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 处。一是处罚力度太小。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罚额只有 5万元,对有 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成本小于守法成本,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 不愿因守法而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 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 统计 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罚权, 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罚权,致使行政单位 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处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 三是对部分统计管理领 域的规范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 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等。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 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 基层基础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 性。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
严,都纷纷向基层加压,加上基层单位的工作条件有限, 大部分基层统计人员都 是超负荷工作,致使敷衍了事、闭门造车等现象层出不穷。二是基层统计队伍不 稳定,业务水平低,在主体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正是因为基层统计 工作的弱势性,很多同志不愿从事该工作,致使统计人员更换频繁,这既影响了 基层数据的连贯性乂不利于统计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三是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 工作认识不足,在领导力量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他们认为统计工作既不 能产生经济效益,也不会给当地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 所以无关紧要,随便应付 就行。笔者曾对基层基础工作作过调研, 有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对此直言不讳, 他 说,他在乡镇领导岗位上十了多年,也曾在多个地方工作,没有一个地方是把统 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都是当作一个“搭头”来对待。事实上,基层领导的作 用举足轻重,领导的重视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动力,否则就会成为统计工作顺利开 展的阻力。
4、 报表报送渠道不畅,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性。
报表报送渠道不畅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对象不配合。当前,个体 私营经济迅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
主普遍存在怕露富、 怕麻烦、不信任统计部门 等思想,对待统计调查的态度十分消极, 有的甚至有比较强的抵触情绪,使统计 原始资料的取得越来越难。二是基层统计机构不得力。部份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热 情不高,不能及时主动地报送各种报表, 往往要反复催收,使收集报表比处理报 表更难。据一位从事工业统计的同志反映,迟报工业月报的企业多达
80%有的
单位甚至故意推托,直到统计执法人员上门,他们才肯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拖 延了统计信息的及时披露。
5、 统计制度不完善,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是部门统计制度不完善,各部门的统计各自为政,指标口径不统一, 数据发布秩序混乱,统计成果和资源不能充分共享,
“数出多门,数数不同”的
现象严重。其次是统计核算制度不完善,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如规模以下工业产 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GDpa算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数据的统计没有建立完备
的抽样调查制度,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充分,这些数据大部分由专业人员凭主观推 断,其随意性较大,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认识上抓数据质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统计工作而言,只有提高公众对统计的认知度,才能 从根源上解决领导不重视、调查对象不配合等问题。首先,我们要积极利用报刊、 电视、网络等媒体,不断宣传统计工作,报道统计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 让人们了解统计,懂得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其次,是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开展各 项调查和普查的过程中,抓住与群众接触的机会,积极地宣传统计工作,让人们 理解统计,支持统计。第三是要创新宣传模式,以举办统计知识竞赛,开展统计 服务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让人们深入了解统计,认同统计。
2、 改革统计体制,从体制机制上抓数据质量。
既然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已成了制约数据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那么改革 统计管理体制就应该提上工作日程,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的垂直管理,将省、市、 县三级统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其人、财、物与地方政府脱钩。乡镇统计员实行 委派制或聘任制,由县(区)统计局直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避开不正当的行政 十扰,实现独立统计,提高数据的真实性。
3、 加强队伍建设,从人员力量上抓数据质量。
事在人为,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队伍整体素质的好 坏。我们应当从思想、组织、作风和业务素质等方面全面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首 先是要加强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通过政治学习、典型引导等方式,提高统计人 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在统计系统内形成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 风。第二是要加强统计队伍的组织建设,从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配强领导 班子,优化领导结构,提高队伍的整体合力。第三
是要加强统计队伍的业务能力
建设。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抽调基层骨十到上级统计部门跟班学习等形式, 提
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通过组织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以及从业资格考 试、统计帅资格考试等,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工作 实际,促使统计人员岗位成才,在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4、 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从管理上抓数据质量。
在现有体制和条件下,加强监管,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是提高数 据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此,一是要从组织上加强监管,各级统计部门 要成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领导小组, 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二是要建 立一整套严密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 全程监控,严格把关,首先要把好数 据“收集关”,任何指标的统计都要做到有据可查,杜绝“闭门造车”,对已收 集的源头数据也要反复审核,全面评估,只有经过评估认证的原始数据才能进一 步使用。其次,要把好数据“产出关”,对经过统计加工形成的数据要进行严格 的审核,层层把关,坚持个人审核与组织联合审核相结合, 手工审核与微机审核 相结合,逻辑审核与对比审核相结合,堵住虚假、瑕疵数据的产生。最后,要把 好数据的“公布关”,统一公布途径,并逐步实现政府统计、部门统计以及民间 统计的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减少重复统计。三是要切实做好统计巡查工作,根 据国家统计局的文件精神,组织好对部门和基层的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规范基层基础工作,从源头上抓数据质量。
首先要制定一套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的标准,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其次是要在人员力量上为基层基础建设创造条件,可以通过委派制或聘任制对基 层统计实行定编、定人的管理,稳定队伍,同时加大培训和指导的力度,全面提 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是要在物质和技术上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帮 助,通过多方集资,为基层配备电脑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并逐步实现联网,提高 基层统计的工作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培养典型,逐步推广,以点带面整体推 进的方式,全面提高基层基础工作水平。
6、 探索新方法,从工作方式上抓数据质量。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统计对象和统计工作环境,我们应当积极推动统计 方式和方法的创新。针对统计调查对象急剧增加,全面统计因点多面广难以把握 的情况,我们应当在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 查等方法;针对调查对象利益多元化,情况复杂化的特点,我们应积极探索统计 代理等新的方式和方法,借助民间统计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的优势破解统计调查 中的难题。如工业统计,可以将各乡镇企业办定为统计代理机构,将他建成责、 权、利明确,管理灵活的统计机构,充分发挥其既熟悉乡镇企业情况,乂便于联 络的特点,为基层统计服务。此外,还应积极利用现代发达的通讯和网络技术, 大力推进基层报表的联网直报制度,改进报表传送方式,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7、 加强统计法制建设,从法纪层面上抓数据质量。
一是要积极推动统计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使统计法在调整统计关系,
规范统计行为等方面更适应新时期统计工作的特点;二是要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各类统计违法行
为,对典型案例要及时通报,扩大影响面。三是要坚持 全面执法与全员执法相结合,拓宽执法检查的范围,壮大执法检查的队伍。积极 组织各专业统计人员参与统计执法检查,在充实执法力量的同时增强专业统计人 员依法治统的能力。三是要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监督 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让广大群众参与监督,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廉洁性。
8、 突出统计服务,从提升职能上抓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的实用性也是其质量高低的内涵之一,再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如 果没有实用价值,不符合人们的统计需求,也谈不上高质量。因此,我们应当以 社会的各种统计需求为导向,突出统计的服务职能,增强其实用性。对此,一是 要围绕当地的时政热点,积极开展统计分析,为党政领导的决策作参考。二是要 因地制宜,设计符合地方特点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调查方案, 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 统计服务。如安化县统计局在组织统计年报时,曾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茶业、 矿产等六大支柱产业设立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基层报表,及时统计了县域内六大支 柱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信息。三是要积极 开发和利用已有的数据,充分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详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情 况,预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