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10月15日下午三点,文化部官方微博正式开通。“各位网友好,文化部官方微博正式开通了!我们将在这里发布文化政策,信息,资讯。期待大家的支持和关注!”来自文化部官方微博第一条微博。不到12小时地时间,粉丝将近9万,转发和评论达到5万。在大量的评论中,虽不乏赞赏之声,但也有调侃,吐槽,甚至谩骂攻击。----如何评论文化部开通微博?
(2)2015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评“文化部被喷删帖”,评论中指出,大多数网友攻击对象本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实属“躺枪”,一些网友的乱喷不可取,有些甚至是别有用心的抹黑。但是文化部微博管理人员在负面评论暴增下一味“删帖”做法也操之过急,这种表面的减法只能徒增民意不满。----如何看待文化部微博删除评论?
首先,如何去评论文化部开通微博?毫无疑问,该微博的正式上线将有利于推进文化部政务信息的公开和新媒体工作的建设。“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是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文化复兴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内容。这一建立实现了官方与民众之间的切实交流。在知乎论坛中有这样的评论“一天之内数条微博近十万的评论中,对文化政策收紧,意识形态倒退的嘲弄被一个个顶上热门,转发也多是讽刺,充分说明和证明了现今文化工作在中国年轻一代是非常不得人心的,,,,,,这样的落后与脱节值得所有部门为之反思,而且,文化部微博遭受嘲弄更大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官方与民众之间确实存在深深地鸿沟和割裂。除了在文化部微博下评说,普罗大众竟然发现自己任何渠道与官方交流,尤其是在文化,意识形态工作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在这样庞大评论和转发过程,其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仔细一看,新浪用户的标签很多,比如中产阶级,大学生,80后,90后,知识分子等,这些全都是崛起的新一代社会中坚力量,面对这些就是面对新世纪中一个巨大的且全新的挑战,尽管许多部门如广电总局,央视新闻等都遭受了嘲弄,但是文化部微博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核心工作的门户,它所受到的冲击将确确实实捅破那层窗户纸---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在年轻一代之中显然远远比不上他们的父辈。对于文化部微博遭受吐槽,谩骂等,我想引用曹林发表的《防范和克制我们的“灾难情绪”》中一些话来表达我的观点:“眼见未必为实,有图不一定是真相,不能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妄下结论,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大义凛然和远离事实的道德优越感可能只是不明真相下对他人的伤害,,,,,这种灾难情绪会导致民众带着放大镜和„找茬‟去解读官员的一言一行。”其实,这样的吐槽,调侃以及谩骂等都是灾难情绪的产物,导致网友带着负面情绪来看待文化部微博,将其当做一个假想敌人来发泄不满。
至于如何去看待文化部删除评论。知乎上某个网友说“删帖是新浪赋予文化部的权利”可当即就有人回复:谁也没有拦着他删,剥夺他删除的权利,只是大家觉得堂堂政府机关沦落到这种地步还要删帖护脸,实在是不体面。更有“国家文化监管机构被一群乌合之众骂道低头认错,算是天方夜谭吧”“不管怎样,骂人就是不对”“文化部究竟作了哪些不道德的,背离公众利益的事呢?”,,,,,,,在这众多的网友中,很明显可以看出来,大多数网友攻击的对象其实是国家广电总局,文化实属“躺枪”,这是由于近年来,游戏禁令,动漫禁令,歌曲禁令,美剧先审后播等等,都使得广电总局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说是文化部躺枪,但是广电文化本身就是同一个系统,谈不上背黑锅。在如此庞大的交流中删除某些不利的言论,这势必会导致网友进一步攻击,或许处于某个目的,也很可能会被认为文化部的不自信,甚至会上升到国家政府的不自信。借用网友的话“敢于直面负能量,才是真的正能量”,对于文化部政府部门,我还是想借用曹林的“灾难情绪”中的话给个中肯建议:灾难舆论场中的人们心态比平常要敏感和脆弱很多,容易被激怒和点燃,也容易发酵成集体的不满,将对灾难的不安和伤痛都转移和发泄到一个假想的“稻草人”身上并大加鞭挞,这种失去理性的情绪所激发的冲突会耗散救灾的力量,形成社会性的“次生灾难”。政府和官员需要重视这种灾难情绪,意识到公众的脆弱和敏感,不安与不满,少说话,多做事,以实际行动安抚民心。另一方面,对于广大的网友也应该防范和克制我们的灾难情绪,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去苛责,不要被别人一两句话就点燃。客观看待所发生的灾难,是天灾还是人为,是否力不可及?不是所有的灾难都有一个不负责任的部门。危难之时,共同的敌人就是灾难,而不是官民,放纵灾难情绪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最后,用钱穆先生„止于至善‟中一段话来结束-----明明德是德性之学,亲民是治平之学,止于至善是其最高境界,中国人所理想,人在群体社会中,所应向往所该表现的最高鹄即是“善“。中国整个民族,也是蕲向于此善,善人善政,善言善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