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2024-03-09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3《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课题 古诗词三首 1.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 教学目标 2.理解诗词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诗词意思,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体会诗人的情感。 1.制作课件:作者的图片,西湖的图片。(教师)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诗人资料。(学生)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1.出示诗词名句,接上下1.与老师进行诗词名句1.进行接上下句的句。 对句练习。 词句练习,教师要选2.导入:王国维在《人间词2.认真听老师讲解写景择写景的句 子 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 2.对句是为了激发语。”这些写景的词句旨在3.结合书中注释说说诗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表达情 感,并非单纯的写题的意思。 注意时间。3.提示学一、名句导入,景。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宿建德江:诗人乘船路生借助注释学习。 引出课题。(用写景的诗词,让我们走进诗过建德江,傍晚停船靠时:4分钟) 词中的景,感受作者的情。 岸休息。西江月·夜行3.板书课题,释题:《宿建黄沙道中:西江月,词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牌名。“夜行黄沙道中”道中》。 是词的题目:晚上走在黄沙岭的山路上的所见所闻。 1.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2.提出自读要求: 自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正确,读流利。 3.通过看插图,查找工具解到的两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自由读《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1.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对诗词大意的理中》,读正确,读流利。 解要引导学生从整 首诗(词)描写的内容入手,切忌一字一书,尝试说说两首诗词的大3.尝试说说这两首诗词概意思。 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整体感知(用情况。 时:15分钟) 泊:停船靠岸。 4.独立解决一些字词。 词地对照翻译。 5.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对诗词节奏的划分,要注意不能绝对化。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中小块移舟/泊烟渚, 日暮/陆地。 5.指导朗读,注意读准字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明音,读出节奏。强调本课要月/别枝/惊鹊,清风/求掌握的3个生字的读音。 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见同“现”,读“xiàn”。) 1.这两首诗词都写了月夜1.自由朗读两首诗词,1.完成活动卡,要在的景色,说说分别写了怎样图文对照,说说它们分充分理解诗词意思的景色。 2.指导学习。 (一)《宿建德江》 别写了怎样的月夜美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景。(完成活动卡) 2.交流。 所以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 2.指导学习时,第一首(1)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一)《宿建德江》 三、诵读感悟,什么? (1)月夜美景:空旷的原诗,教师指导学生细体会情感(用(2)哪个字写出了作者的情野、孤单的树、比树还致学习,第二首词教时:15分钟) 感? 低的天空、清澈的江水、师可以给出学习提(3)指导学生结合诗人的背倒映在江水里的月亮。 示,让学生自己试着景资料,说说诗人在“愁”(2)读出了诗人孤独的解决问题。 些什么。 愁绪,诗中一个“愁”3.关于词,教师要做(4)指导有感情朗读全诗。 字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补充介绍,比如词牌(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3)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是什么。 中》 (1)说说词与诗的区别。 料,说说诗人在愁什么。如:思念亲人、思念家(2)诗人在黄沙岭的山路上乡、旅途寂寞等等。 行走,看到了什么?听到了(4)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什么?想到了什么? 人的愁苦。 (3)指导朗读背诵。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说说诗词的不同之处。了解其他的词牌名。 (2)朗读,说说诗人在山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 看到:明月、树枝、喜鹊。 听到:鸟飞的声音、蝉鸣、一片蛙声。闻到:稻花香。想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心情:喜悦。 (3)通过朗读再次体会,进而背诵这首词。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德、1.读准字音。 高年级写字,要引导四、指导生字,鹊、蝉。 2.观察,交流易错点。 学生自主发现怎样规范书写(用2.播放生字动画:指导观察德:左窄右宽,右半部把字写规范、美观。 时:4分钟) 笔顺、各部分的间架结构。 中间不要丢掉一横。 3.教师示范,学生仿写。4.稻:右上部是爪字头。 反馈交流。 3.跟随教师认真书写。 4.同伴互相评价,不规范不美观的字再次书写练习。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 讲求实效(用时:2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1.背诵《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课请家长监督完成。 文。 1.背诵《宿建德江》《西注意指导学生读好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题的停顿,有助于2.读诗题:《六月二十七理解诗题的意思。 日望湖楼醉书》。 3.根据教师提示,结合一、目标导入 2.继续学习古诗,板书诗(用时:5分钟) 题。 3.引导学生解诗题。 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谁书上注释,说诗题的意做了什么? 思。 诗人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这天,在望湖楼喝醉了以后写下了这首诗。 1.读准、读通诗句。 (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 (2)指名读,相机正音。 2.再读,想象入境。 (1)听读并想象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想象到的1.跟着老师轻声朗读,1.关注学生的朗读读出节奏。 自由畅谈节奏是否正确,读出自己理解的字词意思,韵律。可以有不同的结 合课文插图交流自节奏,不能生硬地统己感知的形象。 一,合理即可。

2.(1)听读,闭上眼睛想2.古诗的学习离不象画面。 开朗读、想象。教师画面,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2)交流想象的画面,并要创设情境,引导学读出情感。 用“我”生进行想象,并组织仿佛看到了________这多种形式朗读并进二、品读悟情 朗读。 (用时:20分重点点拨学生体会比喻的钟) 写法。 感受藏在诗中的画 样的句式来进行交流想行指导。 3.引导学生感受诗题中的“醉”。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因什么而“醉”? 象到的画面。 3.本诗的灵感可谓①想象黑云翻墨。黑云突出一个“醉”字,像打翻的墨水,急速地醉于酒,更醉于山水4.结合诗人资料,说说读到向山移动过来。②雨大之美,进而赋成即景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而急。黑云还没把山遮佳作,可引导学生通挡住,大雨就倾盆而下,过朗读来感悟“醉”。 像一颗颗珍珠胡乱跳入船舱。才下一会儿,雨就停了。③猛地吹来一阵风,好像把什么都吹散了,西湖顿时恢复了平静,碧水如天。 3.有感情朗读,体会“醉”的含义。 喝醉:诗人喜欢喝酒,此时已是醉了。陶醉:诗人看到西湖雨景,被陶醉了。 4.结合诗人的背景资料,说说从本首诗中读到了什么。 (诗人愉快的心情) 1.出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1.听读《饮湖上初晴后1.要鼓励学生借助后 雨》。感受作者的不同写雨》。 法。 注释大致理解诗意,2.自读古诗,借助教师不要过高要求。2.结2.指导朗读,了解大意。3.提供的注释理解古诗的合图片,帮助学生感简单介绍:体会西湖的美。大意。 受诗人丰富的想象三、拓展诵读(出示图片) 3.说说这首诗中西湖雨力。 (用时:12分4.再次说说《六月二十七日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钟) 望湖楼醉书》的西湖雨景的象? 特点:狂放。作者是通过描(美丽迷人,温婉可人,写疾风骤雨来表现的。 5.再次朗读。 想象力丰富) 4.对比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说说同样写西湖雨景,这首诗有怎样的印象? (狂放豪迈、想象力丰富) 5.有感情朗读两首诗。 1.试着把《六月二十七日望1.根据四行诗描写的画在班级组织一个“诗四、布置作业湖楼醉书》画成四幅画。 面去画,一行诗一幅画。 中有画”的展示活(用时3分钟) 2.搜集描写西湖的诗,诵读2.借助网络搜集。 积累。 动,展示学生作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