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l ·5249· 参考文献 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3-4. 1O侯正华,袁勇贵,柏47(1):12_6. 峰,等.老年抑郁症恢复期患者白质长纤维 束完整性与认知功能改变的随访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4; 11 Wiglusz MS,Landowski J,Miehalak L,et a1.Symptom frequency charac— 刘丽婷,胡海霞,高玉霞,等.国内外原发性老年抑郁相关因素的研 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547-9. 王桂斌,刘运海.老年抑郁性失眠与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 图特征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8):5282.3. 饶冬萍,陈建华,温全球,等.5一羟色胺1A受体C(一1019)G基因多态 teristics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of major depressive dis— orderin epilepsy[J].PsyehiatrDanub,2015;27(11):227-30. 12田相娟,王美萍.BDNF基因与抑郁[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 (1O):1583-91. 性与老年抑郁症和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1(5):758 ̄0. 5 13周英勇,汪赛赢,杨14张瑶,陈谧,等.BDNF基因多态性与剖宫产产妇产后 任慧聪,谷世娜,赵琳,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 学及海马区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 志,2016;42(7):420-5. 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6):538-44. 杰,李新影,等.BDNF Va166Met基因多态性和温暖的 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 (1):52-5,100. 6 李春江,於国军,王(6):673-5. 晶,等.老年烧伤患者康复期抑郁评分与血清 BDNF、MIF、NPY的相关性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I临床,2017;24 ’ 15林志雄,殷静雯,冼君定,等.血浆纤溶酶原与BDNF在抑郁模型大 鼠海马区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9): 1170-2. 楼丹丹,况利,李大奇,等.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疗效 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 25(2):93-7. 8 First MB,Spitzer RL,Gibbon M,et a1.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1 李云,彭春,游俊杰,等.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 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 血管病杂志,2014;16(5):526.8. DSM-1V—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SCID-I/P,1 1/2002 revi— 17李娜,高成阁,陈策,等.BDNF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及认知功 sion)[M].New York:Biometrics Research Department,1996:30. 9 能的关联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6): 756-9. 张利娜,王 东,庄国芳,等.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与事件相关电位评估[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22 (6):432-6. [2017—12—12修回] (编辑任志霞) 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系统需求及问题的系统评价 殷延玲张继萍 秘玉清 刘一錾 董 宇 秦261053) 静周亚霖 罗 盛 李 伟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潍坊[摘要) 目的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医养结合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运用管理学和护理学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 通过系统的文献复习的方法,经检索人员讨论确定检索词及检索策略,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 最终纳入77篇文献,地区分布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 策及建议。方法普数据库,查找2013年至今发表的所有有关老年人医养结合的文献。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 提取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讨论解决,必要时参考第三方意见。结果江苏省、河北省等25个省市自治区,研究人群包括社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居家老人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一 般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保健、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医养结合存在制度政策、政府机构、医务人员和老年人自身三个方面的问题。结 论 中国实行的医养结合政策仍存在问题,需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政策,强化政府机构责任,加大对医务人员管理力度和老年人的指导。 (关键词]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Rl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9202(2018)21-5249-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8.21.052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呈动态上升趋势的过程 称为人口老龄化 ¨,据第六次全国人El普查 数据显 示,13.26%的人口是年龄为6O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 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8.87%。当前,我国已经 进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 2025年将突破3亿 j。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医养结 合也应运而生,其模式主要有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增设养老功能、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医 疗机构托管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医疗 机构转型老年病专科医院或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6 种 】,但由于缺乏指导经验,在开展中也存在着大量 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系统评价的方法,了解医养 结合服务需求,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系统存在的 问题。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373181);山东省统计科研课题 (KT16233) 1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通信作者:李伟(1964一),女,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慢病 社区老年人研究。 第一作者:殷延玲(1993-),女,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慢病社区老年人 研究。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年11月第38卷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研究主题纳人提及老年人医养结合 且有详细描述分析的文献。研究文献类型纳入所有研 究类型的中文文献,排除观点性文章、书信、新闻报道、 评论、社论、文献目录、会议摘要、项目介绍、资料汇编 等;研究对象接触医养结合模式的老年人群,如入住实 施医养结合地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居家老人等。 1.2文献检索与筛选 1.2.1检索策略和资料来源本研究检索的中文数 据库有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检索2013年 至今的文献,两组检索词为老年人和医养结合,检索词 化娱乐服务次之。陈光英等 认为社区养老需求以 上门家务料理需求最高,其次是协助购物、医疗保健 等。张欣洁 认为老年人对生活照料服务满意度高, 对休闲娱乐服务、精神关怀服务、医疗护理服务有强烈 需求;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体健康状况不同、自 理能力不同对休闲娱乐服务需求也不同,高龄老人、患 病老人、自理能力缺失老人需要精神关怀服务,同时也 需要针对性、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牛蓓等 认为 老年人对身、心、社会三方面养老服务需求最为迫切的 是医疗保健服务,其次分别为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 藉、社会参与。对于社会服务方面,最为迫切的是定期 之间采用逻辑符“并且”(AND)连接。 1.2.2文献筛选①初筛,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 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初筛后的合格文献进行全 文查找。②全文筛选,由两名课题组成员独立进行,意 见不同的文献通过讨论或咨询第三方意见解决。 1.3数据提取与分析提取与分析以下指标:①文献 基本信息: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地区分布和人群类 型、理论依据、分析方法;②医养结合的服务需求;③医 养结合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2结果 2.1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2.1.1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共检出l 547篇文献。 按照筛选标准,初筛出308篇文献,全文筛选出77篇 文献,最后进行文献评价。 2.1.2纳入文献的地区分布和人群类型 纳入的77 篇文献中,北京市、山东省、黑龙江省各6篇,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省、四川省各5篇,河北省、广东省、河南 省、辽宁省各4篇,上海市、湖北省、吉林省各3篇,广 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2 篇,陕西省、云南省、福建省、甘肃省、湖南省、江西省、 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各1篇。人群类型包括社区 老年人、人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居家老人、独居老人、 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等。 2.1.3纳入文献的理论依据纳人的文献中,应用最 多的是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积极 老龄化理论和健康老龄化理论,其次是公共产品理论、 权利贫困理论、社会嵌入、人的生命周期理论等。 2.1.4纳入文献的分析方法纳入的文献中,应用最 多的是访谈法、主题检索法、比较分析法、案例研究法、 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归纳法、理论分析法,其次是 统计分析法、抽样调查、过程事件法等。 2.2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王超 将老年人医 养结合服务需求分为生活照料、医疗照护、精神慰藉和 社会活动四个部分,郭雁l6 认为老年人养老需求较大 的是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在医疗保健服务中医 生上门就诊是老年人最为迫切服务需求的第一位,文 体检,刘金玲¨叫认为居家老年人对专业医疗和护理服 务需求巨大,且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受到居家老年人 欢迎与期待。 2.3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 2.3.1制度及政策政策:①政策难落实,②养老医 疗服务的配套政策不完善且资源配置不合理,③养老 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养老服务形式单一,④供给主体 的积极性不高,资金不足,养老金管理漏洞大,资金筹 措比较单一。制度:①医和养之间脱离,居家养老服务 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相对应医养结合机制,②居家养老 服务评价机制不够,③社会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度及重 视程度不够,养老覆盖范围小,整体发展不平衡,农村 基层推广难,④医保报销瓶颈,异地报销政策不完善。 2.3.2政府及机构政府:①政府多重管理,②政府 职能的缺位与错位且各部门间联动不够,③尚无统一 的监管部门且监督评估体系不健全,④顶层设计缺失。 机构:①机构管理归口不清楚,各类机构功能差异大, 机构处于摸索期,无可复制的成功经验,②机构挂牌较 多,操作较为混乱,③医养结合定位模糊,医养结合养 老机构身份难以界定,④养老服务收费标准偏高,养老 成本高,机构的公益性与营利性难以调和,⑤养老床位 难求,压床现象严重,⑥养老护理院少,机构服务设施 稀缺且服务内容不全面。 2.3.3医务人员和老年人医疗服务人员:①卫生人 才不足,②医务人员文化水平及医疗服务水平低,③养 老从业人员缺乏认同感,④职业资格考评机制不合理。 老年人:①居家养老理念欠缺且传统养老观念尚未改 变;②老年人人口基数大且需求多元与需求特殊;③家 庭机构发生变化,家庭照护者能力有限且经济负担重。 3讨论 3.1完善各项制度政策,减少短板 3.1.1制度①积累试点经验,因地制宜,结合当地 卫生资源探索医养结合的专业养老模式;完善医养结 合服务体系,构建医养结合模式分层体系;②完善和规 范家庭医生上门诊疗模式,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医疗 保险支付政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③设立需求评估下 殷延玲等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系统需求及问题的系统评价 第21期 的补贴制度,建立医养结合养老评估机制;④依托智能 养老平台服务机制,推广互联网+医养新模式,推进大 数据平台建设;⑤大力推广养老PPP模式,解决盈利 少发展弱的局面。 3.1.2政策①合理规划,优化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布 局;②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注重精神层面关爱,加强内 部改革;③加强行政协调机制,进一步巩固现有的医养 结合模式;④建设生态养老同旅游业共同发展;开发特 色保健品牌,构建医药保健产业新高地,铸造特色健康 养老产业模块,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⑤借鉴外国 才培养,深化技术改革与人才队伍培养。 3.3.2加大对老年人的指导力度 ①重视老年人的 教育培训问题,配备心理医生关注老年人心理变化,重 视老年人共病研究,满足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 理需求;②满足医生上门就诊的服务需求,提供上门居 家照顾;③开展老年人宣传教育,加大养老服务文化建 设,广泛宣传居家养老服务理念,转变老年人养老观 念,组织多彩娱乐活动,丰富生活;④鼓励能够自理的 老年人加入服务群体中。 奥瑞姆自护理论¨ 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和增强个 先进经验,引入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划拨福彩公益金, 提倡社会捐赠;⑥规范养老服务机构门槛、服务及收费 标准,多种医保报销比例制度,减少报销手续,加强异 地医疗报销联网制度和门诊报销制度,将养老机构医 疗护理费用适度纳入医保范围;⑦加大资金投入,拓宽 服务融资渠道;形成多元资金筹措和管理机制,严格资 金管理机制。 木桶定律uⅥ表明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短板”的 长度决定其整体发展程度。崔玲玲等¨ 认为医养结 合服务系统存在的外部问题提及比例排在第一位的是 行政管理制度问题、政策体系问题。而制度政策就是 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存在的最大的短板,解决短板问题, 需要积累成功经验,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政策,才能确保 医养结合高效率的开展。 3.2强化政府机构责任,增强合作的联动性 3.2。1政府①强化政府引导,制定地方性养老医疗 服务标准;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政策制定,健全政府 保障机制和养老机制,统筹城乡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 务体系;③设立专门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监督部门。 3.2.2机构①适当增加机构养老医疗服务床位,完 善养老医疗服务设施配备,改善机构建筑设施,有效控 制服务费用,丰富服务内容;②简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机 构审批手续,设置弹性化养老机构准入条件;③一、二 级医院或基层卫生机构尝试转型为护理院康复院等, 小规模的养老机构尝试与附近医疗机构建立合作;④ 合理选址,建设老年医院,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利 用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 华盛顿合作定律¨ 强调事物互相推动时自然事 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因此政府应强化引 导,养老机构应不断改进,加强两者合作,产生联动效 应,推动医养结合更好更快发展。 3.3强化对医务人员管理力度和老年人的指导,实现 全民健康 3.3.1加大对医疗服务人员的管理力度 ①增加特 殊津贴制度,提升医护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资待遇;② 灵活调整职业资格考评机制,完善职业等级评定;③鼓 励医生多点执业,进行合理护理分级;④加强在职护工 培训,鼓励员工参与社会工作培训及考试,加大专业人 体乃至整个社会的自护能力。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合 理的护理分级,加大对老年人的指导和护理,增强自理 老年人自护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健康水平是医养结合 的重要任务。金的达标理论¨ 强调医患之间共同参 与、相互作用,通过双方的努力以达目标。通过不断调 整医疗措施,加大对医护人员的管理,使医务人员和老 年人共同参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达到全民健康的 目的。 本研究遵循系统评价的方法,针对在我国已经开 展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需求和存在问题的中文文献 进行了归纳,由于纳入文献多为定性分析,其本身存在 方法学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4参考文献 1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 据公报(第l号)(M].北京:中国人口年鉴,201l:18-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局.民政部:中国60岁以上老人1.94亿2025 年突破3亿[J].农村工作通讯,2013;(17):5. 4宫芳芳,孙喜琢,邱传旭,等.我国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实践现状[J]. 现代医院管理,2015;13(2):1-4. 5王超.以需求为基础的医养结合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建CD].合 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6郭雁.安徽省养老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决策与信息旬刊, 2016;(5):624. 7陈光英,韩桂梅.湛江高校社区医养结合型养老需求调查[J].中国 校医,2016;3O(12):933-6. 8张欣洁.贵阳市机构养老现状研究[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7. 9牛蓓,谈学灵,万君,等.成都市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部分社会 养老机构现状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3):81-4. 10刘金玲.杭州市居家老年人健康状况与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需求的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 11石磊.木桶效应[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1-265. 12崔玲玲,马颖,陆龙滨,等.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存在问题的系 统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3):238-40. 13劳伦斯·彼得.社会生存必知的金科玉律[M].山西:山西教育出 版社,2010:204o. 14胡丽.基于奥瑞姆理论构建养老机构护理分级标准的研究(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 15姜安丽.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3-57。 [2017-08-09修回] (编辑王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