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年味儿”的记忆

2022-04-09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副刊巒 ;“聲d _— — ■ 丿“年味疋'的记忆、对年是老百姓的大事,即使 U在贫穷的年月,老百姓的 年也要过得有声有色。北方过年的时间恰好是一年

春联和年画文/阿斗我们家过年是从买春联和年画开始的。爸爸妈妈喜欢字画

中最冷的时候,进入寒冬腊月,

也会欣赏字画。我记得最清楚的年画,一张是一个笑呵呵的胖 娃娃坐在莲花之间,怀抱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寓意连年有余; 一张是一个白胖娃娃手里拈着一朵荷花,周围开满了牡丹,冲

走在路上,似乎随便抓一把风, 都是年味。墙上的杨柳青、窗户

上的剪纸、门框边的对联、梅花 的清香、城镇的地摊、春运的人

我笑着说:花开富贵;还有一张,是在佛手、石榴间,一个手

托金玉如意、手舞足蹈的胖娃娃,其身后一只仙鹤俯着身子看

潮、孩子们的嬉闹声……平日疾

他,这一幅说的是福寿双全……每年,我家只要在墙上帖上了 年画,过年的气氛就出来了。每年过年的时候,爸爸采购年货时,最喜欢看春联,然后,

步匆匆的路人慢慢变得悠闲起 来,四处挂起了红灯笼,年真的

近了……把最合心意的买回家,大年三十的上午,带着我贴在门上。爸

爸一边看春联一边给我讲,文字的对仗,用词的简洁、精巧,

春联词句间所寄托的美好愿望。爸爸说,春联最讲究的是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这是春联的

最基本的要求;上下联不仅词组要相同,而且词性也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所对应词组 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是说名词、动词、形容 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比如,“新春富贵年

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这副春联里的 “新” “佳”都是形容词,“春” “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 “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形 容词。春联的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

110 I 2020年第2期表现思想内容。一副春联里,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也要尽可能相同,平仄也要相调。比如,“一心 常忍辱;万事且随缘”。爸爸说,一副春联的横批非常重要,别看只有一句,却是对一副春联内容的升华,是点睛之笔……

从小到大,我时常有种感觉:每年春节,只有爸爸把春联往家门口一贴,才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 幕了……包饺子文/晓风“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最怀念的,是小时候过的年。 为了过好年,一进腊月的门槛儿,就开始忙着准备。从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的时候算起,就进入 过年的倒计时,张彩灯、贴对联、打扫庭院,准备迎接远方的亲人,过个团圆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

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全家老少一起包饺子。追溯历史,据文献记载,过年吃饺子这种习俗,早在明朝已经岀现了。《酌中志》是详细记述明万历 朝至崇祯初年的宫廷事迹的著作。书中就记录着明代宫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饮柏椒酒,吃水点心(即 饺子)。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岁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也。”到了清朝,“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年初一, 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悖悖,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課藏之悖悖中,

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过年吃饺子,辞旧迎新,寓意吉利!在我小的时候,只有过年才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饺子。全家老小围坐在餐桌前一起动手,好不热闹。因 为家里长辈吃素,所以,我们家的饺子都是素馅的。记忆最深的是,妈妈对我说,万物皆有情,过年是阖

家团圆的日子,动物和人是一样的,有情感、会疼痛。人的手,拉一个小口子都会很疼,何况是被杀。所以,

不能杀害别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我家的年三十晚上包的饺子,一般要在子时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

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 的意思。长辈们总会特意包几个裹着硬帀的饺子,我们都盼望着初一早晨能吃到它,让自己有更多的福气。 我们一边包一边说笑,看看谁包得饺子更像是小元宝。包完饺子,也不能说包完了,要说:“包得了!” “包

好了!”呵呵,新的一年,就图个吉祥如意……那个时候,从没感觉饺子不好吃。那个年代,家家都不富裕,很小我们就学会了知足。总第237期| 111带上\"年货”,回家过年文/闻一少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春节符号。开心是孩子们的春节符号。身上穿着新衣服,嘴里嚼着糖果,手里拿着压岁钱,

和小伙伴儿们快乐地奔跑着,无忧无虑地 笑着、欢呼着……回家是游子的春节符号。奋斗的日子,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快乐还是酸楚……家,

永远是世界上那个最温暖人心的地方……团圆是老人的春节符号。不管孩子平 日多忙,离家多远。到了春节,老人们都 盼着,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开

开心心地吃上一顿团圆饭。儿孙满堂是老

人最大的心愿。人到中年,我的春节符号是——带上\"年货”,回家过年!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把过年当作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年货的准备,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年货如果能备足馒头、白菜等简单食材,对于整个家庭来说,

就是一个丰盛年。那时候,若过年能够吃上一顿饺子,那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事。岁月变迁,人们对年货的认识和家里储备的年货都在发生着变化,当人们基本的生

活物品不再那么匮乏,当人们过了为吃而幸福感“爆棚”的阶段,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

丰富,精神需求也越来越成为“年货”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带上“年货”回家过年,不再仅是置办生活用品,也是精神面貌、文化养料、灵魂诉求。年货的变迁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回忆,记录着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它是 过年的仪式。既是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收获,也是即将到来的新一年的养料。希望我能从每

一年的“年货”中细细品味,让年越过越有滋味、越过越幸福;让生活越来越和谐、越来 越美好!林语堂说:“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 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年越来越近,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享受一个闲暇无事的年。一年又一年,且行且珍惜。a责任编辑王馨112 | 2020年第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