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职业病关键在监护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我国是一个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国家,职业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今年五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颁布施行两周年的纪念日。 什么是职业病
据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庄英杰介绍,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与特定职业有关的疾病就是职业病。 职业病四大特点
据介绍,职业病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职业病是一种人为疾病,与人的职业活动相联系,没有职业活动,就没有职业病。第二,职业病病因明确,有利于采取针对病因的预防控制措施。第三,职业病是在用人过程中产生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发生职业病承担责任。第四,多数严重职业病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或者治疗费用昂贵。因此,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在于预防,控制危害产生的源头。 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据庄主任介绍,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职业活动本身、与职业活动相伴随或者在职业活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职业卫生要求在职业活动中采取符合健康的工作或者劳动方式,预防、控制和消除有害职业因素带来的健康危害。
作业环境因素是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包括不同职业活动的特殊作业环境条件对健康的影响,生产工艺、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等等。在不同作业环境条件中,存在不同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一)化学因素
最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工业毒物,如铅、汞、苯、锰、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等;二是生产性粉尘,主要存在于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无机粉尘,棉尘、高分子物质等有机粉尘。 (二)物理因素
一是辐射,包括电离辐射,如工作场所存在的X射线、α、β、γ射线等;非电离辐射,如电磁波辐射、激光、微波、紫外线、红外线等。二是异常气象、气压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环境,潜函和潜水作业的高气压环境、高原作业低气压缺氧环境等。三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等危害。 (三)生物因素
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或产生的有害微生物,如畜牧业、毛皮加工、毛纺织业中可能存在的炭疽杆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传染性病原体感染危险等。 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种类
截至目前,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共有10大类,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共115种。 粉尘与尘肺
据介绍,能够较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
叫做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的种类繁多,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尘肺的危害最为严重,截至2002年底,我国尘肺病累计病例达58万多人,其中仍存活患者44万多人。2002年全年共报告尘肺病患者12448例,其中煤矿系统的尘肺病占47.6%。每年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亿元人民币。也可以说粉尘引起的主要职业病是尘肺。
庄主任指出,尘肺是由于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的以肺的纤维化为主的职业病。由于粉尘的性质、成分不同,对肺脏所造成的损害、引起纤维化程度也有所不同。 职业病是可防可控的
庄主任指出,健康监护对预防职业病有重要意义。通过预防性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是保护劳动者相关权益所不可缺少的。健康监护的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健康状况分析等几个方面。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安全生产网(中国安全生产宣教网) >> 新闻中心 >> 职业健康 >> 职业危害与预防 >> 哪些职业易患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由工作环境及工作需要所引起的疾病。因工作关系而过度劳累、食无定时、压力过大和睡眠不足等,而引致胃痛、失眠、轻微神经衰弱等,这些都已经属于职业病的一种。
职业病是长时期积累伤害的结果,而且可能潜伏多年才会病发,所以患病者往往还懵然不知,以为是自己的不幸或是其它原因以致身患恶疾,并没有联想到病情其实与职业有关。
要预防职业病,先要了解职业本身的工作特点,藉此判断可能引致的职业病,然后加以预防。例如你的工作令你感到非常紧张,而且食无定时,就很有可能引致胃病,胃病是职业司机和高级行政人员最常患的职业病之一。
另外,工作时需要长时间站立的人,普遍都会有脚部酸痛,严重者更可能出现小腿静脉曲张。这些职业包括警察,邮差及售货员等,如果只是脚部酸痛还好,若是严重的小腿静脉曲张则可能需要动手术。
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职业病就肺病,当中包括最普遍的肺积尘病,以及较严重的石灰肺病(也称硅肺病)及石棉肺病。肺积尘病是由于经常吸入混浊空气所引起的,如从事喷漆,纺织,汽车修理及在行车道上从事收费工作的人最易患上。
此外,在矿场,玻璃厂或玉石打磨工场工作的人,由于经常吸入有害的粉尘,故很容易患上石灰肺病,一旦患上此病,会令肺部组织产生纤维化,肺功能及抵抗力亦因而变弱,从而引发肺结核等肺部疾病。至于石棉肺病则是长时期接触石棉产品而引起的,可能会演变成肺癌。
另一种最为危险的职业病,就是由于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的皮肤癌及血癌,也有可能因此影响生殖能力,如从事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就有可能由于不小心而接受过多幅射。
由于绝大部份职业病都是日积月累所致,所以只要日常工作时多注意健康,还是有可能预防的,如工作环境空气混浊就应该配戴有过滤作用的口罩,以防吸入过多有害物质,若遇身体不适应向医生说明工作环境因素,让医生有更多资料判断病发的诱因,以及该病是否由职业关系所引起。
吃对了可防职业病的食物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职业病是工作环境、习惯、方式等因素综合促成的结果。除了必要的劳动保护以外,有选择地多食用适当的食物,能够有效地降低职业病的发生。
摄影、X光拍片和微机操作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放射线,应多吃高蛋白食品,以补充因放射线损害引起的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多饮些绿茶,有利于加快体内放射线物质的排泄;还应多食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炼油、油漆、染料等工作人员:因经常与笨接触,应多选食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纺织、铸造、翻砂、教师等与粉尘打交道的人员:应多吃猪血。纺织业等接触纤维的人员还应多食黑木耳,以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
农药、化肥等生产人员:除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外,还应食入一定量的盐等。
振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量很大,应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米糠、麦麸,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听力,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此外,振动及噪声通过植物神经系统,能抑制胃肠功能及消化腺的正常分泌,使人的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腹胀等,故应食易于消化、能促进食欲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用脑者:宜偏食蛋黄、动物脑、禽类、牛奶、莲子、苹果、金针菇等,多摄取蛋白质、糖、卵磷脂、钙、铁、维生素B族等养分,以利于补充脑力消耗,增智健脑。
野外作业者:膳食宜量多质好,并常饮水。冷天可偏食羊肉、牛肉、狗肉、鱼、辣椒、姜等高脂、高热量饮食,以利补充体力和流汗的消耗、抗风御寒。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的人员:由于机体大量出汗,体内铁、钾大量丧失,除了补充足量的水和盐分外,最好多吃一些含钾较丰富的食品,如,黄豆、青豆、绿豆、马铃薯、菠菜、柿饼、香蕉等。高温环境中,人体维生素消耗量增加,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可从汗水中流失,其中以维生素C流失较多,应多吃一些绿叶蔬菜、枣和柑桔类水果。
女工职业病预防
保护女工健康是我国一贯的政策。
由于妇女的生理特点,某些生产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具有较大的或特殊的影响,故应特别重视女工的
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
妇女不宜从事持续负重20-25Kg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不宜从事高温或低温环境作业、不会引起全身强烈振动的作业、长期强制体位的作业以及有发生意外事故的高度危险的作业要加强经期、孕期、产期、哺
乳期的劳动保护。
女工在月经期不应从事高空、装御、搬运及接触冷水的作业。
怀孕女工应暂时调离以下作业岗位:毒物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高温及高温作业岗位、全身性振动的
作业岗位。
怀孕女工不应延长工作时间和参加夜班作业。
在围产期,应尽可能做到产前休息14天,产假满恢复工作时,先安排一定时间的过渡性工作,使女工
逐渐适应。
在哺乳期要保证国家规定的哺乳时间,并应尽可能暂时脱离接触有毒物质的作业。工厂哺乳室应必须有
卫生设备,使女工在哺乳前能换下工作服并将手洗净。
女职工特殊保护有哪些一般规定?
:::作者:李剑 转贴自:中国安全生产网 点击数:123 更新时间:2006-12-18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为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生产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身体健康,近期颁布的《劳动法》和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以及1990年由劳动部颁发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对女职工特殊保护做了具体的规定。 (1)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
(2)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3)所有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的范围:矿山并下作业;森林业伐木、归得及流放作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千克,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千克的作业。
化学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作者:李剑 转贴自:中国安全生产网 点击数:45 更新时间:
2006-12-18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化学工业品种繁多,与各行各业生产密切相关,是许多行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化学工业主要有基础化工、农药化肥、石油化工、染料油漆、医药试剂、J感光材料、各种助剂等行业。化学工业生产过程,还常常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及易腐蚀等特点,这就构成了化工生产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职业性中毒的特点。
(1)急性和慢性中毒由于化工生产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急性事故及急性中毒的发生率较其他行业多,还常涉及非职业人群。如火灾和泄漏 事故会污染四周的大气,使大批人中毒。慢性中毒的远期影响也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2)损害脏器化学物可以侵犯人体的各个器官,有的是定位的,有的是多系统侵犯。
刺激性毒物常引起呼吸系统损害,严重时发生肺水肿;氰化物、砷、硫化氢、一氧化碳、醋酸胺、有机氟等易引起中毒性休克;砷、锑、钡、有机汞、三氯乙烷、四氯化碳等易引起中毒性心肌炎;亲肝的毒物很多,典型的有黄磷、四氯化碳、三硝基甲苯、三硝基氯苯等引起肝损伤;中毒性肾损伤可由重金属盐造成损伤,也可由某些毒物通过缺氧、脱水等造成损伤;窒息性气体、刺激性
气体以及亲神经的毒物均可引起中毒性脑水肿;苯的慢性中毒主要损害血液系统,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严重时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汞、铅。锰等可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损害。由于化学种类繁多,在此不能—一叙述。 (3)致癌作用近年来化工系统职业性肿瘤流行病学调查的报告较多,如橡胶行业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分析认为可能与防老化剂有关;石油行业的恶性肿瘤也高于当地居民,且消化系统的肿瘤为高;染料行业的联苯胺引起膀胱瘤已被公认;塑料行业的氯乙烯引起肝血管瘤、氟塑料可疑对人致癌;油漆涂料行业肠癌、肝癌患者增多等。
电离辐射危害预防
电离辐辐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如生产上测料位用的料位仪、X射线探伤及测厚仪、测水份用的中子射线、医学上用的X射线诊断机、γ射
线治疗机、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
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
外照射防护的三大原则是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内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
洁和个人防护。
尘肺病一般防护方法
尘肺病多发于粉尘浓度高、劳动保护条件差的煤矿、水泥厂等场所。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可采取以下
防护措施:
一方面是要改善工作环境和操作方法,使工 作场所粉尘浓度降低;另一方面就是使用防尘口罩(面罩)。同时要预防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佩戴口罩或面罩时,还应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一是佩戴要严实,吸气时,粉尘不能从脸和防尘面罩的缝隙间进入;二是不得在氧气稀薄处或有毒气体中使用;三是把其保管于通风处,防止挤压变形,而且还要勤换滤膜。尘肺病是指因吸进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会引起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全身无力等
症状,重者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
粉尘与尘肺病预防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91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呼吸系统的各种疾病,如尘肺、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鼻炎等。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同一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 粉尘按性质可分为无机尘、有机尘和混合性粉尘。
尘肺是因长期吸入生产性有害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我国古代对尘肺就有认识,中医古典文献有”焦肺必死“的记载。这里的焦肺,就是指石工尘肺。尘肺属法定职业病,必须经国家指定机构诊断才有效。患尘肺病早期可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有胸闷、咳嗽、咳痰,随上述症状加重并有气紧气喘、呼吸困难、晚期可并发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尘肺治疗上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外已将重点转移到尘肺的预防上,主要措施有配置除尘设备,加强个人防护,接尘岗位职工定期到防保机构检查。 矽肺病人由于两肺发生广泛性纤维组织增生 肺组织的微血管循环受到障碍,抵抗力下降,因而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常见合并症有如下几种: 1、矽肺合并肺结核。这是危害矽肺病人最主要的合并症。Ⅱ期矽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比Ⅰ期多,Ⅲ期又比Ⅱ期多,而肺结核又可促使矽肺病发展与恶化,在短期内即可发生较大变化。2、肺原性心脏病。矽肺患者由于肺广泛纤维化使肺血液循环阻力增高,从而加重右心负担,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右心肌肥厚,右心扩大,产生肺原性心脏病,最后可引起心力衰竭。 3、自发性气胸。矽肺患者因肺气肿使肺泡壁变薄,若剧烈咳嗽,肺泡内压力增加就会引起肺泡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自发性气胸。 4、肺部感染。矽肺患者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均下降,且支气管引流不畅,故容易并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非典型肺炎、急性卡他性肺炎和大叶性肺炎等,是造成矽肺病人的死亡原因之一。 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防尘。防尘工作做好了,劳动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就会大幅度下降,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就基本上可以防止尘肺的发生。防尘的主要措施可归纳为“宣、革、水、密、风、护、管、查”几个字,其意如下。
1.宣,做好宣传教育,使防尘工作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2.革,生产工艺技术革新,是消除尘肺的根本措施。具体又包括改干式作业为湿式作业,尽量使用不含游离二氧硅或含量较低的原料,实现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等。3.湿,湿式作业。 4.密,把生产性粉尘的发生源密闭起来。5.风,利用通风达到除尘的目的。6.护,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和增强体质。7.管,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必要的防尘制度。8.查,对接尘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作业环境的粉尘浓度定期进行测定以及督促检查。
高频电磁场危害预防
任何交流电路都会向周围的空间发射与交流电频率相同的电磁能,形成交频电磁场,当交流电的频率达每秒钟10万次以上时,它周围则成高频电场和磁场,这就是高频电磁场。接触高频电磁场的职业有:无线电通讯、高频加热(高频焊接、高频切割等),及高频医疗设备使用等。在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辐射下,人体
健康会爱到一定危害。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主要通过二种方式,一是直接辐射人体组织使之温度升高,直至高温痉挛致死;二是直接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或细胞生物膜。症状表现为轻重不一的类神经症: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睡眠不佳、多梦、记忆力减退、多汗、脱发等。受危害者脱离接触,并接
受对症治疗后多可以恢复健康。
预防高频电磁场危害要遵循屏蔽、远距离和限时操作三原则。屏蔽材料多用薄铁板或铝合金,无导电性能的材料对场源无屏蔽作用。凡有器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症状者,不宜从事接触高频电磁场的工
振动病及预防
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生产性振动。在生产中接触的振动源有:⑴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⑵电钻、电锯、林业用油锯、砂轮机、抛光机、研磨机、养路捣固机等电动工具;⑶内燃
机车、船舶、摩托车等运输工具;⑷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
振动对机体全身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类型是局部振动。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表现在:⑴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皮肤感觉功能降低,⑵握力下降,肌电图异常,肌纤维颤动,肌萎缩和疼痛等。⑶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坏死等。⑷振动引起的听力下降。⑸长期使用振动工具严重时可产生局部振动病。 振动危害的控制:改革工艺,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用,用液压、焊接、粘接代替铆接;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对接触振动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
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
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生产劳动中,由于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的皮肤及其附属器的疾病,称之为职业性皮肤病。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包围着整个人体,直接与周围环境接触,任何生产性有害因素,皮肤总是最先接触,因而职业性皮肤病在职业病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我国规定的法
定职业病中,职业性皮肤病有7种类型,而常见职业性皮肤病有以下8种:
1.接触性皮炎(湿疹)。这一类型最常见,主要致病原因是化学物质剌激,可发展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过程。
2.痤疮、毛囊炎。多发于接触焦油、沥青、机油、润滑油等物质的青工。 3.溃疡。主要致病物质为重铬酸钾、氟化铍或硫化铍、砷化物以及各种强酸、强碱等。
4.皮肤瘙痒。由化学性粉尘、烟雾、蒸气引起。
5.皮肤干燥、皲裂、角化。长期接触脂溶剂、碱性物质可引发。 6.疣状赘生物。长期接触沥青、焦油、机油、润滑油可发病。 7.皮肤色素变化。常见致病物质如煤焦油、砷化物、氟化物; 8.指甲改变。长期接触生石灰,碱液、矿物油可发生。
职业性皮肤黑变病是一种以外露部位弥漫性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皮肤病,其病因尚不明了。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石油制品等因素都可促发黑变病,日光敏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它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
长期使用含有感光性物质的化妆品等,也可发生皮肤黑变病。
黑变病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红斑、脱屑及斑片状弥漫性灰褐性色素沉着,境界不清。色素沉着多发生于皮肤瘙痒后不久,病程缓慢,呈渐进性。常伴有毛囊角化、毫毛折断、最后出现表皮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呈皮肤异色病改变。多发部位主要见于颜面、颈侧,也可见于双手、前臂、前胸、上背部
及其它暴露部位。焦油黑变病尤以眼周为甚。
对于黑变病的防治,应寻找病因,避免诱发因素,避免日光晒。补充富含维生素A、D及菸酸的饮食,口服维生素B及大剂量的维生素C,局部外用各种防光剂、脱色剂,如3%氢醌乳剂、5%-10%的降汞等。
也可用白术醋剂:生白术40g,陈醋250ml浸泡一周后,外涂,每日二次。
三氯乙烯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是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死亡率高,多发生与初次接触三氯乙烯,对三氯乙烯有敏感体质的人,发病多在初次接触的3周内,常伴有严重的肝损害、黄疸,严重者可死于肝肾衰竭和合并感染。三氯乙烯敏感体质者避免接触三氯乙烯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早期发现及时脱离和治疗可减轻
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
职业性眼病的预防
化学品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部,都可引起眼部损伤,统称为化学性灼伤,一般多发生在化工厂、实验室或施工场所,其中最多见的有酸性和碱性灼伤。
酸、碱灼伤,可带来严重后果,引起视功能或眼球的丧失。因化学灼烧是进行性的,尽快清除进入眼部的化学品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关键。现场急救处理极为重要。
现场急救处理主要措施是冲洗眼部。可就地取材,用大量清水或其它水源反复冲洗,冲洗时应翻转眼脸,转动眼球,暴露穹窿部,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彻底洗出或至少冲洗30分钟后,现场处理完后,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工业电焊、紫外线消毒灯、高原、雪地及水面反光等都可造成眼部紫外线损伤,称为电光性眼炎或雪盲。二者只是称谓和致病方式不同,其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一样。现实生活中以电焊工发生率最高。
紫外线对组织有光化学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角膜上皮坏死脱落,一般在照射后3-8小时发病,有强烈的异物感、剌痛、畏光、流泪及睑痉挛,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阳性。24小时后症状减轻或痊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减轻疼痛。可用1%潘妥卡因眼药水滴眼,每天2-3次,其次用抗生素软膏包扎。预防电光性眼炎的主要措施为加强个人防防,在电焊操作或置身高强度反光环境时,应配戴防护罩或眼镜。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
:::作者:佚名 转贴自:佚名 点击数:74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在众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中,现已肯定化学性毒物中部分物质可引起接触者体细胞突变、癌变和生殖过程异常而发生畸胎,这便是职业性“三致”作用。
致癌作用199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834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已有的致癌性评定资料,认定了75种化学物质和生产过程对人有致癌性。其中,23种对人体肯定有致癌性,如砷及砷化合物、苯、石棉、煤焦油沥青、强硫酸烟雾、镍化合物等。20种为可疑致癌物。余为癌症高发职业。
致畸作用。指某些化学物有胚胎毒作用,作用于受精卵的卵裂到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可造成后代的先天畸型。现已调查发现、致畸化学物已不下数十种,作用较为明显的物质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醇、汞、三硫化碳等。
致突变作用。指某些化学毒物作用于人体的遗传物质,使之发生突然的、根本的变异。这种变异除少数情形外,绝大多数对人体有不利影响,如不孕、早产、遗传性疾病、癌变等。接触苯、氯乙稀、氯丁稀等的工人较易发生。
职业性肿瘤是指接触职业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判定某职业与肿瘤发生有关系,是指该职业人群中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超高,肿瘤发病和死亡年龄提前,频发罕见肿瘤,在个体身上有多发肿瘤。
职业性肿瘤一般具有如以特点:⑴职业性肿瘤,有明确的病因可寻;⑵职业性肿瘤发病率较其他职业病低,但很少有自律性;⑶与特定的接触毒物方式有关,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癌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⑷职业性肿瘤有固定的癌变部位;⑸通常在接触职业因素15-20年发病。最短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⑹职业性肿瘤的细胞类型和临床经过也有相对的规律。职业性肿瘤一旦发生,即按其自身规律演进,少有自愈,故应及早治疗。
预防职业性肿瘤,首重识别、鉴定、严格控制与管理职业性致癌因素,使其不超标或降低到最小量。其次,对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严格执行就业前体检,筛选出敏感者并使其不接触。再次,对已接触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职工应定期体检,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驾驶人员职业病种类及防范措施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33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司机在长期驾驶过程中,受到振动、噪声、高温、汽油、一氧化碳以及强制的不良体位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可发生多种职业病或与职业有关的疾病。
一、因振动导致的疾病
机动车在发动、行驶时,都在不停地振动。司机的全身尤其手脚受到的振动较大。开车时间一长,手部末梢血管和肌肉可产生痉挛,表现为手麻、手痛、手胀、手凉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引起手腕及手指关节的骨质增生,甚至关节变形。
解决办法:死机座位应该用弹簧、海绵座垫制成。开车时应戴松软手套,减少手与机器手柄和方向盘的直接接触。当道路凹凸不平时,应减速行驶,以减少全身振动。
二、因噪声导致的疾病
机动车发动机运转、汽车喇叭、所载物体的振动等,可产生不同强度的噪声。部分机动车驾驶室内噪声强度超过规定标准,在某些地区环境的噪声也非常严重。死机长期在噪声的“轰击”下,易产生听力损伤导致噪声性耳聋。早期多在开车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如不开车,听力又逐渐恢复。但长期开车,反复接触强噪声,就会造成听力明显损害,且不能完全恢复,导致双侧不可逆性耳聋。
解决办法:一般而言,高音喇叭的噪声对人的听力危害较大,因此应使用低音喇叭。开车时播放音乐,音量不宜过大,以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司机在开车时,可戴防噪声耳塞,这是防止噪声性耳聋简单易行的保健措施。
三、视力疲劳病症
司机在开车时,眼睛时刻都要注视路面的车辆和行人。倘若汽车的挡风玻璃质量粗糙,或高低不平,厚薄不一,便可直接影响司机的视力,导致视力疲劳综合症,即在开车过程中,出
现头晕、视物模糊、两眼胀痛等症状。
解决办法:由于质量差的挡风玻璃是造成视力疲劳综合症的主因,因此,要选用质量上乘的挡风玻璃。此外,长途行车时要强调适当休息,防止视力过度疲劳。司机在休息时,应抓紧时间擦干净挡风玻璃上的灰尘。有些司机看完电视立即开车,殊不知,这样开车对视力的损害非常大。
研究发现:在暗光下看电视,荧光屏上强烈的闪烁,会引起人体内维生素A含量的暂时性下降,使人的视觉迟钝,辨色能力减弱,视力下降。倘若连续看电视一小时,视力须经过30分钟才能恢复正常。如果看电视两三个小时,视力恢复的时间就更长。因此,司机看完电视不宜立即开车。
四、颈椎疾病
司机开车时始终注视着一个方向,容易导致颈部肌肉痉挛,可使颈椎间关节处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发生颈椎微错位,压迫、刺激神经,出现头部、肩部、上肢等处疼痛、发胀,颈部肌肉痉挛等症状。
解决办法:在开车空隙经常活动四肢,尤其要活动颈部,头部向左、右旋转各数十次,可预防颈椎病。
五、其他职业病
此外,长期开车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另外,长期饮食无规律,饮食不当,容易患胃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驾驶室安装空调的汽车,若长时间使用空调而不开窗换气,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解决办法:不要空腹开车。当司机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下,体内血糖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头晕眼花、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诱发事故。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饭后应休息20-30分钟再开车,以利于消化系统正常工作。
此外,睡眠时间要充足,心情要开朗乐观,定期进行体检。司机每年应进行一次职业性体检,以便早期发现与职业有关的疾病,及时治疗处理。倘若发现禁忌开车的情况,如明显的听觉器官、心血管、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和色盲等疾病患者,均不宜从事机动车驾驶工作。
氯乙烯的危害及防治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41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氯乙烯是无色易液化的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爆炸性混合物,难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二氯乙烷,易聚合。
氯乙烯是应用最广泛的树脂聚氯乙烯(PVC)的单体,用于制备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也用于作冷冻剂等。 事故案例
黑龙江省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有工人112人,其中聚合釜清釜工有15人。1983年春该车间全体员工进行职业性体验,发现4名清釜工患有指端溶骨症。血清钙明显增高。手指发麻,手尖酸痛。X线手片显示:有手指末端粗隆尺侧边缘膨大,骨质疏松或呈切迹,或呈囊样变,或出现斜行骨折线,或点状溶解。清釜工的指端溶骨症引起了职业医学界和聚氯乙烯制造厂的高度重视。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氯乙烯和聚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都有接触氯乙烯的可能,尤其是生产聚氯乙烯的聚合釜的清理,清釜工的慢性氯乙烯中毒可能性最大。应用聚氯乙烯树脂或含有氯乙烯的共聚物熔融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时,释放出氯乙烯单体,有时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氯乙烯浓度很高,极易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至骨干有溶骨性缺损。有时指关节排列不齐。
致癌: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已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名单。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
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彻底;中洗皮肤,并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并就医。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吸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术,并就医。 预防措施
1.设备密闭氯乙烯制造和聚氯乙烯制造过程中,都必须做好管道的密闭。注意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杜绝跑、冒、滴、漏。
2.清釜技改以往聚合釜人工清釜,一釜一清,清釜工要接触大量氯乙烯。技术改造后,聚合釜壁涂防结剂,几十釜甚至上百釜清一次。清釜用高压水(10MPa)清洗,避免了工人直接接触氯乙烯。
3.抽取单体从聚氯乙烯树脂成品中经冷却真空抽取氯乙烯单体,使成品中的氯乙烯单体含量由原来的1%左右,降到10ppm以下。这样使聚氯乙烯成品的热加工中,释放氯乙烯单体的量极大减少,减少了污染和危害。
4.做好个体防护进入聚合釜操作或检修时,必须戴空气呼吸器,严密防护,并加强换班,缩写缩短接触。
5.定期检测氯乙烯作业环境的空气中氯乙烯浓度要定期检测。国家的卫生标准为30mg/m3。
6.做好职业性体检对氯乙烯作业工人应认真进行就业前和定期性(每年一次)体检。
职业禁忌症:神经系统疾患:肝、肾疾患:慢性湿疹等。
汞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汞在工业上用途较广,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接触机会。汞及其化合物有相似的毒性,进入人体过量即可引起中毒。
汞是在常温下唯一的液体金属。银白色,易流动。比重13.59。熔点-38.9℃。沸点356.6℃。蒸气比重6.9。汞在常温下即能挥发,汞蒸气易被墙壁或衣物吸附,常形成持续污染空气的二次汞源。
工业上除使用金属汞外,还有许多汞的无机和有机化合物。汞化物的溶解度差别较大,如氯化汞溶于水,乙酰苯汞微溶于水,氯化甲基汞不溶于水。
汞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汞中毒是较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如汞矿的开采、冶炼,制选汞齐,实验、测量仪器的制造和维修。化学工业用汞作阴极电解食盐,生产烧碱和氯气。军工生产中雷汞的使用,塑料、染料工业用汞作催化剂,医药及农业生产中含汞防腐剂、杀菌剂、灭藻剂、除草剂的使用等等。如防护不当,均可引起汞中毒。
在日常生活中,水银体温计破碎,过量服用含汞药物如朱砂、甘汞等或吸入燃烧含汞中药的烟气,都能导致汞中毒,对人体造成危害。 一、汞进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条件下,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进入人体的量占吸入量的80%左右。金属汞经消化道吸收的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因意外事故(如体温计破损)金属汞也可以经皮肤进入人体。
汞化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 二、汞对人体的危害
汞及汞化合物对人体的损害与进入体内的汞量有关。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脏,此外对呼吸系统、皮肤、血液及眼睛也有一定的影响。
汞中毒的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已知道的是,Hg-S反应是汞产生毒性的基础。金属汞进入人体后,很快被氧化成汞离子,汞离子可与体内酶或蛋白质中许多带负电的基团如巯基等结合,使细胞内许多代谢途径,如能量的生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细胞的功能和生长。
汞通过核酸、核苷酸和核苷的作用,阻碍了细胞的分裂过程。无机汞和有机汞都可引起染色体异常并具有致畸作用。
此外汞能与细胞膜上的巯基结合,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导致细胞膜功能的严重障碍。位于细胞膜上的腺苷环化酶Mg、Ca-ATP酶及Na、K-ATP酶的活性都受到强烈抑制,进而影响一
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和细胞的功能,甚至导致细胞坏死。
因种类不同汞及汞化物进入人体后,会蓄积在不同的部位,从而造成这些部位受损。如金属汞主要蓄积在肾和脑;无机汞主要蓄积在肾脏,而有机汞主要蓄积在血液及中枢神经系统。 汞也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的神经元从中心脑部到外周皮层部分的移动受到抑制,导致大脑麻痹。
有关调查表明,当尿汞值超过0.05mg/1时即可引起汞中毒。汞中毒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1.急性汞中毒。由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大量的金属汞或汞化物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可出现头晕、全身乏力、发热、口腔炎以及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和急性肾衰(近曲小管坏死)。
2.漫性汞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汞及汞化物引起的职业性中毒为慢性汞中毒。它可以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 (1)轻度汞中毒
a.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全身乏力、头昏、头痛、睡眠障碍等。 b.轻度情绪改变,如急躁、易怒、好哭等。 c.手指、舌、眼睑轻度震颤。
d.消化道功能紊乱,患者有口腔炎,口中有金属味。 (2)中度汞中毒 a.精神性格有明显改变。
b.记忆力显著降低,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c.手、舌、眼睑震颤明显,情绪紧张时震颤加剧。 (3)重度汞中毒 a.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
b.汞中毒性脑病,表现为四肢及全身粗大震颤、共济失调、痴呆。 三、预防汞中毒的措施
1.改善劳动条件,以低毒或无毒代替有毒。如在制毡工业中使用非汞化合物,用电子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代替水银温度计等。降低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生产中尽量采用机械化、自动化。产生汞蒸气的场所应密闭,并安装排风装置,无法密闭的场所应实施全面通风。生产车间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宜采用光滑材料防止汞的吸附。工人的操作台应光滑,并有一定倾斜,以便于清扫和冲洗,低处设有贮水的汞收集槽。对于已被汞污染的车间,可用1g/立方米碘加酒精熏蒸,使之生成不易挥发的碘化汞。工人的劳动环境应定期检测,并使空气中汞蒸气的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金属汞浓度<0.01mg/立方米,升汞<0.1mg/立方米,有机汞浓度<0.05mg/立方米。 2.加强个人防护及卫生监督
新工人就业前应进行体检,凡患有湿疹、口腔炎及肾或神经功能障碍者,不得从事接汞作业。
汞作业工人上班时应穿工作服,下班后应沐浴并将工作服锁在指定的通风柜内。不准在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在汞浓度超标环境中作业时,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汞作业职工必须定期体检。体检时神经和肾脏受损的早期症状要特别关注,发现汞中毒应及时治疗。
3.女职工不得从事重汞作业,妊娠期、哺乳期的女工应调离接汞作业岗位。 4.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必须保证使最少量的职工接触汞。
5.防止意外食入过量的汞化合物,避免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服用含汞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体温计破碎后,泼撒出的金属汞应及时妥善处理,防止长期污染居室环境。 6.加强宣传教育和普及卫生知识,预防生活性汞中毒。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及其防治
:::作者:孙维生 转贴自:《现代职业安全》 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苯胺和硝基苯是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的代表物。苯胺是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气味,暴露于空气中或日光下变成棕色,稍溶于水。硝基苯纯品是无色至淡黄色的油状液体,有像杏仁油的特殊气味,几乎不溶于水。二者均与乙醇、乙醚或苯混溶。
苯胺主要用于制染料、药物、橡胶硫化促进剂等,其本身也用于染黑色和测定油的苯胺点等。硝基苯用途甚广。如用于制苯胺、朕苯胺、偶氮苯、染料等。在一般条件下比较稳定,是有机合成的良好溶剂。 事故案例
某化工公司染料厂苯胺车间的生产工艺是采用铁粉还原法,且是连续性生产。由于还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还原釜内的冷却管流动水把热量带走。1968年12月5日11时,该车间突然停水,还原釜的热量无法导出,致还原反应越来越剧烈,最终造成还原釜爆炸、着火。烈火和剧毒的浓烟充满整个车间及周围的厂区。几百名人员奋战1个多小时才扑灭大火,但是参加救火的绝大多数人发生急性苯胺中毒,124人因中毒而住院抢救.其中重度中毒病人59人,中度中毒病人65人。有少数病人住院半年以上,有的一年以后还有后遗症。 职业危害
1.接触机会:在染料、制药、橡胶、炸药、合成树脂、油漆及塑料等工业生产中,吸入高浓度此类化合物以及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都会引起中毒生产设备或包装容器跑、冒、滴、漏.此类毒物污染地面再挥发,排放含该品的热性废渣、废水时,其高浓度蒸气短时间被大量吸入;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此类毒物污染了作业人员的衣物、皮肤而引起中毒。
2.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多在工作中或下班后几小时内发病,班后热水浴和饮酒易诱发中毒并使中毒加重。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嗜睡。口唇、耳廓、舌及肢端出现轻度紫绀。一般在24小时可恢复正常。中度中毒时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心悸、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有的手指麻木、全身无力,皮肤粘膜紫绀明显。可有尿频、尿急,尿液呈葡萄酒色。可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者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步态不稳,抽搐甚至昏厥。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可消失。重度紫绀波及全身,皮肤粘膜呈深蓝或铅灰色,有的出现少尿、蛋白尿、血尿甚至无尿。有的肝脏肿大,有压痛: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可出现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慢性中毒是在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此类毒物后发生的,表现为全身性,多系统: 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 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肝肿大。 血液系统以血红蛋白减少为主,酷似小细胞底色素性贫血。
心血管系统可有心悸、气短、血压偏低等,少数患者心电图异常,偶见心律不齐。 其它可有接触性皮炎,视野缩小等。 急性中毒现场处理
发现中毒患者应立即救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衣着,用5%醋酸液清洗污染皮肤,再用肥皂水冲洗。应特别注意清洗指甲、耳廓、鼻孔、毛发等部位。呼吸困难者,应吸氧,注射呼吸中枢兴奋药物,呼吸停止时施行人工呼吸。 预防措施
1、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并使生产装置密闭化、机械化、自动化。目前采用的新工艺是以铜-铭为催化剂气相加氢还原,生产工艺完全做到密闭化、自动化,从而根除了工人中毒的可能性。
2、加强通风,隔离操作 使操作间远离生产设备,工人在通风良好的操作间通过微机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毒物。
3、储运预防措施 储存仓库要通风良好,照明、通风设施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包装容器坚固,不易破损。装有物料的包装桶盖子一定盖紧,即便包装桶倒下,毒物也不能流出。夏季运输,要防止日光爆晒。
4、加强培训,做好个体防护 对新入厂作业工人进行三级安全卫生教育,让工人了解这类毒物的危害、中毒表现、如何防护、如何维护和使用各种防护设施等,一旦发生泄露事故应如何处理。发给工人必要的防护器具,并教会他们正确使用。
5、作业环境监测 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空气的毒物浓度,并建档,将检测结果及时登记,并公布于众。 6、健康监护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作业工人都应做就业前体检,在岗工人每年体检一次。 职业禁忌症:肝、肾疾患;血液病;慢性皮肤病等。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一)技术措施
(1)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2)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3)进行工艺改革,实现远距离自动化操作。
(4)按照《高温作业分级》以(GB/T 4200--1997)中的方法和标准,对本单位的高温作业进行分级和评价,一般应每年夏季进行一次。 (二)管理措施
(1)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问,避开最高气温。 (3)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 (三)保健措施
(1)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2)夏季供给含盐饮料和其他高温饮料。
工业毒物危害控制措施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很重要。 (一)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其设计原理和原则与防尘的密闭、通风、除尘系统基本上是相同的。 (二)局部排气罩
就地密闭,就地排出,就地净化,是通风防毒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准则。排气罩就是实施毒源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具体技术装置。按构造分为密闭罩、开口罩两种类型。 (三)排出气体的净化
工业生产中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根据输送介质特性和生产工艺的不同,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 (四)个体防护
接触毒物作业工人的个体防护有特殊意义,毒物侵入人体的门户,除呼吸道外,经口、皮肤都可侵入。因此,凡是接触毒物的作业都应规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卫生制度,必要时应列入操作规程,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操作者自身,而且也是避免家庭成员、特别是儿童间接受害。
属于作业场所的保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等。
防辐射安全防护设施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1.具有电离辐射影响的化工生产过程必须设汁可*的防护措施,电离辐射防护设计应符合《放射性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4792—84)的规定。
2.具有高频、微波、激光、紫外线、红外线等非电离辐射影响的防护设计,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3.化工装置设计应根据辐射源性质和危害程度合理布置辐射源。辐射作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距离。
4.化工装置设计应根据辐射源性质采取相应的屏蔽辐射源措施,必要时设计屏蔽室、屏蔽墙或隔离区。
5.对封闭性的放射源,应根据剂量强度、照射时间以及照射源距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6.对生产过程的内辐射,采取生产过程密闭化,设计可*的监测仪表、自动报警和自动联锁系统,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
7.放射性物料及废料应设计专用的容器和运输工具,在指定路线上运送。放射源库、放射性物料和废料处理场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8.有辐射作业场所的生产过程应根据危害性质配置必要的监测仪表。操作和使用放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器和设备的人员应配备个人专用防护器具。
噪声的危害与防护
:::作者:佚名 转贴自:采集 点击数:76 更新时间:2007-4-7 文章录入:admin:::
【字体: 】
(一)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它可归纳以下三类:
1.空气动力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变化引起气体扰动,气体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所致。例如,各种风机、空气压缩机、风动工具、喷气发动机、汽轮机等,由于压力脉冲和气体排放发出的噪声。 2.机械性噪声。机械撞击、摩擦或质量不平衡旋转等机械力作用下引起固体部件振动所产生的噪声。例如,各种车床、电锯、电刨、球磨机、砂轮机、织布机等发出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磁场脉冲,引起电气部件振动所致。如电磁式振动台和振荡器、大型电动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产生的噪声。
能产生噪声的作业种类甚多。受强烈噪声作用的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如机械工业中的铆工、铲边工、铸件清理工、开矿、水利及建筑工程的凿岩工等)、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钢板校正工、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二)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由听觉适应到听觉疲劳,最后导致职业性耳聋。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噪声达到一定强度时成为有害因素,对人体危害突出表现在对听觉器官和听力损伤上。职业性听力损伤,亦称职业性耳聋或职业性难听,属法定职业病之一。此外,生产性噪声对某些接触者的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也将产生一定的损害。
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
敏感性等因素,因而要预防其危害需从以上几方面着手,主要措施如下:
1.改造声源、降低噪声。通过技术革新,把发声物体改造为不发声或发小声的物体是根本措施。
2.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强度。
具体又可分为:把高噪声机器与低噪声机器分开布置;采用消声器或用消声、吸声、隔声材料阻隔声源。
3.加强个人防护。
最常用的方法是配戴耳塞、耳罩、防声帽。
4.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体检,筛选出对噪声敏感者或早期听力损伤者,并采取相应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