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O・ 西部医学2010年7月第22卷第7期 Med J West China,July 2010,Vo1.22,No.7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实用护理路径探讨 姚丽 637000) (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1南充[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路径。方法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健康教育知识归纳成综合的护 理路径,分预约、检查前、检查后三个阶段开展健康教育。对照组52例,按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5O例,按特定 的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间的相互协作,提高检查成功率 观察组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及检查后病情的自我观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运用护理路径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医疗风险,促进医护 [关键词] 护理路径;纤维支气管镜;健康教育;麻醉 [中图分类号]R 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511(2010)07—1350—02 Applied nurse approach to fiberbrOnch0sc0pe examination YAOLi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Nanchong 637000,Sichu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nurse approach to f erbr0nchoscope examination.Methods Health education information about bronch0fiberscopy were integrated into nurse approach(including appointment stage,pre—examination and post—examination stage).Among 102 patients underwent f|berbronchoscope,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was car— ried out in 52 patients(as contro1 group)and specific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nurse approach in 50 patients (as test group).Results Several indicators such as anesthetic effect,tolerance level and ability of symptomatic self--ob— servation after examination in tes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P<O.01).Conclusion Health educa— tion based on integrated nurse approach to bronchofiberscopy may improve not only care quality but also operative success rat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1eve1,as well as promote doctor--nurse cooperation and reduce medieai risks. [Key words]Fiber bronchoscopy;Health education;Nurse approach;Anesthesia 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已广泛应用于 肺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但该操作是一种 侵入性、应激性刺激,会引起患者咳嗽、憋气、窒息感 等不适。如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很好的配合操作 者,则达不到好的麻醉效果,患者不适感增强,耐受程 女18例,年龄2O~73岁,平均年龄(55.32±11.68), 初中以上27例,初中以下23例。所有患者均初次接 受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纤支镜检查知识 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制定纤支镜检查的健康护理路径,由纤 度降低,甚至检查失败。因检查时间短,使健康教育 工作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将护理路径应用于健康 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支镜室,医护人员根据检查程序,病人应掌握的纤支 镜检查知识,结合护理经验一起制定纤支镜检查健康 教育护理路径,具体内容见表1。 1.2.1实施方法 由纤支镜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 对照组按传统的随机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 护理路径严格进行健康教育。护士在预约时,检查前 后严格按照护理路径进行教康教育并及时评估,针对 1.1一般资料2009年6~12月因咳嗽,咯血,胸痛 等原因,CT检查需要做纤支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的患者共102例,按照检查的单双日随机分成观察组 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 22~78岁。平均年龄(56.62±11.88)岁.初中以上 患者没有掌握的知识进入再教育,直到掌握后才能进 到下一步,两组患者均采用2%得多卡因5 ml雾化吸 人麻醉。 25例,初中以下27例。对照组5O例,其中男32例, 西部医学2010年7月第22卷第7期 Med J West China,July 2010,Vo1.22,No.7 表1 纤支镜检查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 Table 1 Nurse approach of health education of bronchofiberscopy 时间 教育内容 方式 效果评价 告之纤支镜检查检 看图解 能简单了解检查过 预约阶段查前禁食4~6小时,个别讲解程,掌握注意事项。 并行心理疏导。 集体讲 正确地吸入药物掌 指导正确吸人麻药。解或个体握肢体语言沟通技巧。 检查前 寡喜霉 最釜詹 醋鼬。 及屏气。 个体化 正确回答术后进食 嘱病人休息3O分讲解告知的时间及注意事项,什 钟,2小时后可进食书 么情况下就诊。 检查后 水,三日内避免刺激性 食物,指导自我观察, 异常情况急时就诊。 1.2.2评价方法①麻醉效果判断标准L1],优:声门 开放良好,插镜顺利,患者安静,无咳嗽及恶心反应, 或仅有1~2声轻咳;良:声门开放良好,插镜尚顺利, 纤支镜进人气管后患者有轻度阵咳(<5~6声);可: 声门开放不良或有恶心反射,插镜不够顺利,镜体进 入气管后患者有较明显阵咳(>7~8次),患者不安 静,但无明显紫绀及憋气;差:声门不易开放或恶心, 插镜不顺利,镜体进人气管后有剧烈呛咳,患者躁动 不安,并出现紫绀及憋气。②耐受程度评价标准,良 好:无刺激性咳嗽,安静;尚好:轻度刺激性咳嗽,术中 紧张;差:明显刺激性咳嗽。③其他内容依据纤支镜 检查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上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1.2.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利用路径表上的评价 标准进行评价。计数资料采用7 检验,设定Pd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效果:耐受程度,满意度比较见表2,其它检 查知识掌握情况见表3。 表2两种健康教育方法麻醉效果.耐受程度,满意度对比 Table 2 Tolerance and satisfaction 表3 两组患者相关检查知识掌握情况(例) ! ! !! 壁 竺!!! ! 项目 观察组( 一50)对照组(n;52)P值 3讨论 护理路径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标准化的病人照顾 模式[2],患者在纤支镜检查经历的时间短,所需掌握 的知识时效性强.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接受较多的健康 知识较困难,而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具有计划性,针对 性,时限性和可视性D]。我院纤支镜性医护人员将纤 支镜检查知识按照预约、检查前、检查后三个阶段制 定成护理路径,护士严格按照护理路径实施健康教育 和评价,在不同的时间段给患者讲解应掌握的知识, 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避免了一次性讲解或者随机教 育,患者不能掌握的现象。另外在预约时对患者进行 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心理护理贯穿了整 个检查过程,让患者积极配合操作者。表2观察组在 麻醉效果和耐受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3)观察组在 简述检查过程,正确运用肢体语言,什么情况下需及 时就诊知识掌握程度也优于对照组,在检查后饮食的 注意事项掌握程度,两组患者也存在差异,两组患者 受检成功率虽然没有明显差异,但对照组中有l0例 患者在雾化吸放麻醉后又经纤支镜声门外滴药,检查 才取得成功。所以护理路径在纤支镜检查中应用提 高了健康教育的质量,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提高了耐 受程度,使检查成功率达到1OO 。 3.2 降低了医疗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 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使纤支镜检查健康教育制度化和 规范化,实际上就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问表和 计划表,什么时间该教给患者什么,护理实施与评价 一目了然 ],提高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避免 因教育经验不足而漏掉健康教育内容,降低了医疗风 险,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同时,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后 按路径表上的要求进行评价。了解患者掌握检查知 识情况,有利于检查中患者的配合,避免患者的痛苦。 护理路径则以高质量服务,让患者得到实惠,降低了 医疗风险,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1李金晓,王耀琴.利多卡因因氧气喷雾麻醉行纤支镜检查5O例 [J].中国内镜,1999,5(2):15. [2]赵希平,余丽君.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中国医院管 理2010.30(2).31. [33谢立春,住院病人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 2004,I9(1):63-64. [4]雪丽霜.日本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研究E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20(12):547. (收稿日期:2010—01—07;编辑;张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