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4分)
1. (2分) 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 朝日 B . 朝霞 C . 朝暮 D . 朝鲜
2. (2分) (2019七上·上海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酝酿 郎润 抖擞 嘹亮 B . 宽敞 响晴 澄清 贮蓄 C . 憔悴 瘫痪 决别 淡雅 D . 云宵 鉴赏 倜傥 盔甲
3. (2分) (2019七上·凤翔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飞的作业一直以来都是工工整整,一尘不染。
B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 . 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 , 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 (2分) (2016七下·麻城期中)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 .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 .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避免发生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D . 雾霾天气不但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而且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5. (2分)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 ;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 是威风凛凛的雄狮, ;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①叱咤时代的风云 ②挣脱千年的羁绊 ③唤醒黎明的沉默 ④舞动大地的雄风 A . ④①③② B . ③②④① C . ②③①④ D . ①③④②
6. (2分) 下列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第 1 页 共 13 页
;你
A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艺术成就较高,鲁迅称“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B .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C .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D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中划线词的词性分别为动词、名词。 7. (12分) (2016·杭州模拟) 古诗句填空
①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________ , ________。(韦应物《滁州西涧》) ②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 , 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________ , ________,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诸葛亮《出师表》中表达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⑤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不及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 , ________。”
⑥若都似五柳先生那般“________ , ________”,金钱名利又怎会羁绊现代人追寻诗意人生的脚步?
二、 语文综合运用 (共1题;共13分)
8. (13分) (2019七上·桦南期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为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 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________;活动二:________。
(3) 请写出两个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或古诗词。
(4) 你班将召开一次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班会,届时想邀请本校心理咨询室的袁老师参加,班上推荐你去邀请,你会对袁老师这样说:________。
三、 阅读理解 (共4题;共54分)
9. (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第 2 页 共 13 页
(1) 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 的特点。 (2)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10. (8分) (2020八下·新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感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B . 寻病终(不久)
C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惑) D . 去以六月息者也(休息)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忘/路之远近。 B . 复/行数十步 C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 问/今是何世
(3) 对文末刘子骥之后而无人“问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虚构的故事只是一种寄托,具有无可奈何的惋惜之情。 B . 桃花源隐蔽性强,让人不容易找到。
C . 主要因为渔人所作的标志都找不到了,所以迷路了。 D . 现实不存在的事物自然不会找到,文章前后有点矛盾。 (4) 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第 3 页 共 13 页
A . “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花源中的人“来此绝境”的时间久远。
B . 桃花源中的人“设酒杀鸡作食”来款待渔人,表明他们热情好客,生活较为富足。 C . 这几段文字描写出了作者心中的“乐土”,寄托他的社会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 D . 渔人的行踪是进入桃花源一发现桃花林一离开桃花源一再寻桃花源。 11. (23分) (2017八下·澄迈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________(抱、卷、刮)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________(摔、抛、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________(撕、砸、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________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 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文学家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 (2) 文中a、b、c处应该填入的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海燕》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展示了暴风雨的三个画面,分别是________ (4) 写出三个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________。
(5)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海鸥、海鸭和企鹅的?其目的是什么?
(6) 品味句子:“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苍茫”表现了大海什么气势?“卷集”让你产
第 4 页 共 13 页
生怎样的联想?这样的环境是怎样的环境?
(7) 谈谈你对文章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含义理解。 12. (8分) (2016八上·南宁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间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第 5 页 共 13 页
A . 时间顺序 B . 逻辑顺序 C . 空间顺序 D . 总分顺序
(2) 对文中第⑦段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例子 打比方 B . 举例子 列数字 C . 列数字 分类别 D . 打比方 作诠释
(3) 下列不属于幼时记忆遗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 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不成熟,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也未完全形成。 B . 孩子们的遗忘速度比成年人要快的多,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 C . 7岁时幼时记忆开始模糊,儿童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
D . 7岁时儿童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
B . 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
C . 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
D . 过去的一年与人的年龄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正比:年龄越大,过去的一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小。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13. (5分) (2020八上·谷城期末) 题一:
喝彩是一盏明灯,照亮你的双眼,让你看到自己的优点;喝彩是一扇心灵之门,轻轻打开它,让你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喝彩是一辆行驶的列车,让你看到自己的独特风景!面对新时代,我也要为自己、他人而喝彩!
请以“我为 ▲ 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自拟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第 6 页 共 13 页
参考答案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2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答案:2-1、 考点:解析:
答案:3-1、 考点:解析:
答案:4-1、 考点:解析:
第 7 页 共 13 页
答案:5-1、 考点:解析:
答案:6-1、 考点:解析:
答案:7-1、考点:解析:
第 8 页 共 13 页
二、 语文综合运用 (共1题;共13分)
答案:8-1、
答案:8-2、答案:8-3、
答案:8-4、考点:解析:
三、 阅读理解 (共4题;共54分)
答案:9-1、
第 9 页 共 13 页
答案:9-2、
答案:9-3、考点: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解析:
第 10 页 共 13 页
答案:11-1、
答案:11-2、答案:11-3、答案:11-4、答案:11-5、
答案:11-6、答案:11-7、
考点:解析:
第 11 页 共 13 页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 答案:12-4、 考点:解析:
四、 写作 (共1题;共5分)
答案:13-1、
第 12 页 共 13 页
考点:解析:
第 13 页 共 1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