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外教育史三个阶段测试题

2022-08-20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中外教育史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C)等新观点。

A.“生物起源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B.“生产劳动需要论”、“心理起源论”、“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C.“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D.“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和“军事训练论”。

2、形式化教育大致相当于(C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从上古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3、学校教育产生的关键和直接前提是(D)。

A.人类的定居;
B.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C.阶级的分化;
D.文字的产生。

4、我国周代的乐官、秘府、军事等官员分别担任太学的(D)。

A.射御、书数、礼乐教师。

B.书数、礼乐、射御教师。

C.礼乐、射御、书数教师。

D.礼乐、书数、射御教师。

5、(D)的教育以培养军人为教育目的。

A.古希腊雅典。

B.古代埃及。

C.古代中国。

D.古希腊斯巴达。

6、古儒学校是(A)的早期学校。

A.古代印度。

B.古代埃及。

C.古代中国。

D.古代希腊。

7、西周“学在官府”的含义是(B)。

A.不管官学、私学都办在官府里。



中外教育史
B.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C.官学很兴盛,私学不占主导地位。

D.有许多人喜欢到官府里去上学。

8、找出以下包含不真实信息的一组答案(B)。

A.古埃及宫廷学校、雅典弦琴学校、古印度古儒学校、西周辟雍。

B.古埃及文士学校、雅典文法学校、古罗马体操学校、西周辟雍。

C.古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训练团、古印度古儒学校、雅典修辞学校。

D.斯巴达军事训练团、雅典修辞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古罗马文法学校。9、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C)。

A.孔子。

B.柏拉图。

C.亚历士多德。

D.夸美纽斯。

10、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D)。A.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1、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C)。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历士多德。

D.昆体良。

12、注重文字教育,忽略体育、美育是(C)教育的特点。

A.古希腊雅典。

B.古希腊斯巴达。

C.古罗马时期。

D.古希腊、罗马时期。

13、全都主张性善论的一组中外教育家为(C)。

A.孟子、荀子、苏格拉底、王守仁。

B.孟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

C.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卢梭。

D.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赫尔巴特。

14、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著作是(B
A.孔子《论语》。



中外教育史
B.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学记》。
C.我国战国后期的《礼记》。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是古代雅典教育最主要的概念之一。15
A.“平民教育”。

B.“和谐”。

C.“民主”。

D.“保卫国家”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远古只有少数儿童能接受教育。

判别:×
改错:远古时每个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理由:远古时没有阶级,也没有家庭,儿童为氏族公社所有,并实行公有。

2、西周的“乡学”是私学。

判别:×
改错:西周的“乡学”是地方官学。

理由:西周时“学在官府”,只有官学。西周官学分“国学”和“乡学”两类,乡学指的是地方的官学。3、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私人办理。

判别:×
改错:柏拉图深受斯巴达教育的影响,主张教育由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理。

理由:斯巴达教育是奴隶主国家统一办的,雅典教育才主要是私人办的。柏拉图推崇斯巴达教育,他必然了解这一点。

4、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灵活。

判断:×
改错:总体看古希腊斯巴达人的教育方法较为严厉。

理由:斯巴达人在教育中动辄施以惩罚,不仅是为了考验勇敢和耐力必须接受当众鞭挞,而且在政治、道德上回答错误也有受惩罚。

5、孟子的“反求诸己”指的是遇事要冷静思考。

判断:×
改错:孟子“反求诸己”的思想指的是遇事从完善自己做起。

理由:孟子说,“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意思是遭遇失利和挫折要从自身找原因,完善自己。



中外教育史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非形式化教育。

答:这是人类远古时期所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还不是独立的社会活动,不在专门的机构中进行,而是在社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以口耳相传为基本形式。

2产婆术

答:“产婆术”是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其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错了也不直接指出,而只是有暗示性的补充问题,使对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教师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教师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3、《雄辩术原理》。

答:《雄辩术原理》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一部教学法论著,也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书中对有关培养演说家、雄辩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设置、教师素养的许多问题做了系统论述,是他对长期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对西方教育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4、西周“六艺教育”
答:西周“六艺教育”至当时学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课程。礼(礼仪)、乐(歌诗)属于政治教育,兼有美育;射(射箭)、御(驾车)为军事教育;书(识字)、数(计算)是基础文化教育。5、“兼士”。

答:是我国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所主张培养的理想治国人才,这种人才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厚乎德行”,这种德行指兼相爱、交相利、视人如己,能做到“兼以易别”。二是“辩乎言谈”。善于表达,能上传下教。三是“博乎道术”。在明治国安邦方略的同时,要懂得具体的治国方法和技能。这一教育目的论相比儒家等学派。的主张更注重全面兼顾,因而称“兼士”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中外教育史的基本分期如何?

答: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远古的非形式化教育,即原始教育时期;古代(形式化)教育的奠基时期;古代教育的发展与高峰时期;教育的近代化(形式化向制度化转变)时期;现代化(制度化)教育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2、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理论。

答: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体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五、论述题18分)
1、试析先秦儒家学派的三位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在教学方法上的同和异,并谈谈我们该如何借鉴。答:1.孔、孟、荀学说的相同点:都主张循序渐进、知行统一、学思结合、自觉内省;2.不同点:由于人性理论的差异,造成各自特点与侧重。孔子在人性分智愚的基础上,启发诱导突出、因材施教成功,学思行关系倾向并重;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倡导独立思考、自学自求、道德修炼、尊重学生自然;荀子在性恶论基础上,



中外教育史
学思间突出学习、行为上防邪近正、授课时兼陈中衡、注重积学积善、维护师道尊严。3.借鉴:教育家各有特点与侧重,我们应防止片面理解、只见其一,应取其精华、弃其局限。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次序与周代、秦代、唐代、宋代文教政策特点对应的一组答案是(D )。

A.政教合一、以法为教、三教并用、独尊儒术。

B.政教合一、独尊儒术、三教并用、重文轻武。

C.政教合一、以法为教、百家争鸣、重文轻武。

D.政教合一、以法为教、三教并用、重文轻武。

B2、选出包含有不属于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的一组答案。

A.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B.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全智教育”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

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不存在教不好的儿童的观点。C.像太阳普照那样普及教育的观点、
D.学历史能发展理智、培养判断能力的观点、“泛智主义”课程论、自然适应性原则、人脑是个“小宇宙”。3、董仲舒为汉武帝制订的文教政策又称“天人三策”,具体表述为(D)。

A.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实行科举,广取人才;③设置明师,兴办书院。

B.①罢黜百家,独尊法术;②实行察举,广取明师;③设国子监,兴办学校。

C.①罢黜百家,独尊道术;②实行察举,广取明师;③设国子监,兴办太学。

D.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实行察举,广取人才;③设置明师,兴办学校。

4、汉代太学考试的方法是(C)。

A.设科。

B.射策。

C.设科射策。

D.帖经。

5、唐后期书院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受到(B )的影响。

A.太学教学制度的影响。

B.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C.经师讲学制度的影响。

D.国子学教学制度的影响。

6、中世纪西欧的骑士主要是在(C )中接受教育的。

A.军事训练团。

B.骑士学校。

C.领主家庭。

D.自己家庭。



中外教育史
7、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这里“本体论”的含义指的是(C )。A.宇宙本体论。

B.人性理论。

C.人性理论与宇宙本体论的结合。

D.一种教学理论。

8、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新式学堂是(B
A.福建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上海广方言馆。

D.天津电报学堂。

9、日本1890年《教育敕语》是(C)的产物。

A.西学、国学派的德育论和军国主义思想。

B.儒学派、西学的德育论和武士道。

C.儒学派、国学派的德育论和军国主义思想。

D.儒学派、武士道的德育论和军国主义思想。

10、拉开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序幕的是(A)。

A.19 世纪末教育家帕克推行“昆西教学法”。

B.19 世纪40年代贺拉斯·曼倡导各州普建公立学校。

C.1751 年富兰克林创办第一所文实中学。

D.与上述几个答案都无关。

11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新式学堂创办变化的表现为(B )。

A.办学者开始致力于科学技术教育及相关的师范学堂建设。

B.办学者开始致力于普通教育及相关的师范学堂建设。

C.办学者开始致力于外国语教育及相关的师范学堂建设。

D.办学者开始致力于普通教育及实业学堂建设。

12、史称“(B)小学之父”的腓特烈·威廉第一即位之初便发布谕令,整顿教育,由政府拨款办小学。A.美国。

B.普鲁士。

C.法兰西。

D.英国。

13、英、法、德、美的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各有特点,下面第(A)组答案符合历史实情?

A.国家领导和地方分权并存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地方分权型。

B.中央集权型、国家领导和地方分权并存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型。

C.地方分权型、国家领导和地方分权并存型、中央集权型、中央集权型。

D.国家领导和地方分权并存型、中央集权型、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



中外教育史
14、对应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四个阶段的教育,夸美纽斯将教育由低到高分成四类在教学方式、方法乃至课程上均有区别的学校,即(A)。

A.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大学教育或旅行。

B.家庭教育、国立文法学校、青年军事训练团、大学。

C.保育学校、公立小学、现代或综合中学、大学。

D.幼稚园、初等小学校、中等小学校、大学校。

15、近代教育发展与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是(B)。

A.各国普遍建立私立教育系统。

B.各国普遍建立公共教育系统。

C.各国普遍建立私立教育为主的教育系统。

D.各国普遍建立清一色的公立学校系统。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教育是古希腊、罗马教育传统的复兴。

判断:错
改错: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教育不是古希腊、罗马教育传统的简单复兴。

理由:“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经过改造,已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潮,不是对古希腊、罗马教育传统的简单复兴,而是起了一种“古为今用”的作用。

2、唐代和汉代的文教政策都推行儒学意识形态统治,没有什么区别。

判别:错
改错:唐代和汉代的文教政策都推行儒学意识形态统治,但有区别。

理由:唐代的文教政策是“三教并用”,含义是“儒学打底,佛老镶边”,而汉代的文教政策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奉汉代儒学的今文经学派、排斥其他观点。

3、官学化是清代书院繁荣的标志。

判别:错
改错:官学化是清代书院衰落的标志。

理由:中国古代的书院属于私学性质,在学术观点、教学方式、组织管理和办学理念等许多方面都有独立性,而当这些独立性不再具备时,也就名存实亡了。

4、西欧中世纪的大学和中国不同,不是封建统治者手中的工具。

判断:对
改错:
理由:西欧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兴起和新兴市民阶层的发展。它由学生或教师组成行会对学校进行管理,重视研究医学、法律等世俗性学科,为当时学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也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思想上的准备。这和中国古代的大学主要由封建官府所办不同。



中外教育史
5、日本近代教育走的是模仿西方文明及制度的道路。

判断:错
改错:日本近代教育走的是自主合理引进西方文明及制度的道路。

理由:日本在建立近代教育时,选择有利于己的西方教育经验,并不断结合国情进行调整,由此确立起了适应本国需要的教育制度。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制度化教育。

答:制度化教育是对近代以来教育的概括,是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个时期各国普遍推行了教育的制度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政府不约而同地加大了教育投入;设置了专门的、规范化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建立了上下衔接、系统连贯、类型多样的学校教育制度;学校内部在管理方面也更加制度化、科学化。

2、“三舍法”。

答:是王安石主持兴学时的一项改革措施。它是将太学划分为外舍、内舍、上舍。进入各舍都要通过考试。上舍生考试成绩又分为上中下三等,据此可分别全免或部分免除科考而被授予官职。此举意在加强科举制下学校的教育功能,激励学生日常学习,减轻学校日益依附于科举的趋势,但成效不大。

3、自然适应性原则。

答:“自然适应性原则”主张教育要依据儿童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年龄特征及其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捷克夸美纽斯是最早倡导该原则的人。

4、学派讲会。

答:讲会又称会讲,是一种最能体现书院特点的教学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书院的主持人邀请院外著名学者到书院讲学,目的是通过不同学派的相互争辩、交流,探讨学术真谛,后来又发展成为地区性的学术讨论会,听众也不限于本院生徒。讲会制度对学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5、“朱子读书法”。

答: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在给学生讲学的同时,非常注意指导学生自学。他的学生把他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论述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称为“朱子读书法”。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述颜元的“习动”、“习行”教学法。

答:这是颜元教育思想最具创见和进步意义的部分。“习动”教学法指在实际活动和劳动中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强健身体、振奋精神、涵养道德和经世致用的功用;“习行”教学法指通过亲身“习行”去求知、验 、“习行”教学法,是知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考核知识技能、道德教育和体育锻炼的功用。颜元提出“习动”
中国古代教学法史上一次师生手足解放运动。

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答: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有:(1)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能经营现世生活的各种人。(2)重视人文学科的教学。(3)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及学习兴趣。(4)注重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5)重视教师的作用。



中外教育史
人文主义教育家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培养“全人”的需要。

五、论述题18分)
1、试述蒙学教学的经验与特点。

答:第一,古代蒙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最突出有5点:(1)严格管理,以管促学。包括行为习惯方面和文化学习方面的严格管理。(2)精编教材,激趣诵读。古人非常注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编写教材, 3)强调模仿,积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注意以名人精编的读本或所编名人作品为教材,进行教学、诵读。

练成学。教学从模仿做起,诗书大量背诵、反复训练。(4)注重分析,注重技巧。作文教育注重字句积累、文章解构、精于批改。(5)蒙养合一,以养育德。学生读书做人二者合一;教师亦师亦父一身二任;宗法社会家校自然一体。

第二,谈谈自己对如何评判地继承的看法。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主张“自然教育论”的著名近代教育家是(C)。

A.德国的赫尔巴特。

B.瑞士的裴斯塔洛齐。

C.法国的卢梭。

D.俄国的乌申斯基。

2、提出要学习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通商等“西政”的洋务派思想家是(D A.郑观应。

B.薛福成。

C.冯桂芬。

D.张之洞。

3、欧洲历史上的文法中学、公学是一种(C)进入的私立学校。

A.平民子弟都能。

B.文人子弟才能。

C.上层子弟才能。

D.所有子弟都能。

4、提出人性“白板说”的教育家是(D)。

A.中国古代的王守仁。

B.瑞士近代的裴斯塔洛齐。

C.法国近代的卢梭。

D.英国近代的洛克。

5、近代教育家中强调教育管理要运用惩罚,甚至体罚的典型代表是(B )。A.法国的卢梭。

B.德国的赫尔巴特。



中外教育史
C.中国洋务思潮的代表人物张之洞。

D.美国“永恒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赫钦斯。

6、黄炎培等主张在救济贫困和教育上要“教先于养”,意思是(D )。

A.救济贫困并不重要,教育才是重要的。

B.救济贫困固然重要,通过教育读书识字更为重要。

C.救济贫困固然重要,通过教育学会生存自救更为重要。

D.关键不在于救济眼前的贫困,而在于通过教育使国人学会自救并济世强国。

7、英国近代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对教育的贡献突出表现在(A)上。A.实科教育理论。

B.自然教育论。

C.和谐教育论。

D.生活教育论。

8、我国“五四”前后兴起的平民教育运动的重点(DA.一直在城市。

B.一直在农村。

C.20 年代前在农村,20年代起转向城市。

D.20 年代前在城市,20年代起转向农村。

9、我国建国前国民党政府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C)。

A.7 年。

B.5 年。

C.4 年。

D.6 年。

1019世纪末美国兴起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来源是(B )。

A.实证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B.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C.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D.古典实在主义哲学思想在教育上的应用。

111969年,法国尝试的“合科教学”将各科知识分成(A )综合性课程。A.基础学科、知识学科、体育、实验科学、艺术教育几大类。

B.人文学科、自然学科、体育、活动课程、艺术教育几大类。

C.技能学科、知识学科、体育、实验科学、艺术教育几大类。

D.基础学科、研究学科、体育、实用科学、艺术教育几大类。

12、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了一场(A)。

A.恢复基础教育运动。

B.发展职业教育运动。



中外教育史
C.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运动。

D.新学校运动。

13、法国:“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计划”难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C)。

A.不合时代趋势。

B.计划不够周密。

C.过于理想主义。

D.反对势力过强。

14、马卡连柯认为建设(B)是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

A.团结一致的学生集体。

B.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

C.团结一致的宿舍集体。

D.团结一致的班级集体。

15、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三大原则”指的是(A)。A.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和理论知识主导原则。

B.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和高效率原则。

C.高难度原则、高密度原则和高效率原则。

D.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和高标准原则。

二、判别、改错并扼要说明理由(正确打√、错误打×,无论正确与否都要说明理由。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要放弃教育目的。

判别:错
改错: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

理由:杜威的原话是:“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 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这是对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的纠正。童发展的压制,
220世纪前期英国所出现的综合中学在性质上是一种职业学校,这种中学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发展非常迅速。

判别:错
改错:20世纪前期英国所出现的现代中学在性质上是一种职业学校,这种中学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发展非常迅速。

理由:现代中学的课程设置重视实用及职业要求的学科,为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劳动就业作准备。综合中学则是一种把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综合在一起的学校。

3、实施义务教育就是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判别:错
改错:实施义务教育不等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中外教育史
理由:早期的义务教育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地权利和义务,而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强调的是给予义务教育以一定的物质保障,就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言,欧美主要国家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即已完成,而它们的免费初等义务教育则是于“二战”前实现普及的,两回事。

4、梁漱溟30年代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所办的乡农学校、乡学、村学,实质是一种职业教育组织。

判断:错
改错:梁漱溟30年代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所办的乡农学校、乡学、村学,实质并不是一种职业教育组织。理由:它把中国宋朝、清朝曾推行的“乡约”制度加以修改补充,实质是一种“政教军合一”的组织,既对农民进行文化及宗法教育,也进行军事训练,又行使一乡(村)的行政权力。

5、学习中外教育史掌握知识就行了,至于借鉴历史以推进当今的教育则力所难及。因此,知与行是难以统一的。

判别:错
改错:学习中外教育史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借鉴历史以推进当今的教育。知与行应当也必须统一。理由:自古学史重在“资治通鉴”,在于使人变得办事变得“明智”。即使有难度,也应当去追求知行统一。实际上,我们的教学中不乏这类较为成功的例子。

三、语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巴特勒法案》。

答:这是英国战后的一个著名教育法案,1944年颁布,也称《1944年教育法》。具体内容包括改善体制、加强领导,改革学制、调整衔接和发展高等教育等。该法令对英国战后教育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决定了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与政策。

2、《史密斯—休士法》。

答:这是1917年美国为发展职业教育而专门制定的一项法案。主要内容是规定了联邦和各州政府促进各种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具体任务,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将升学的普通中学改建为兼顾升学和就业教育的综合中学,等等。该法案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化。

3、现代中学。

答:“现代中学”是20世纪前期英国所出现的一种新型中学。它的性质是一种职业学校,专为劳动者子弟所设立,注重学习实用或实践知识与技术,为学生就业作准备,这种中学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发展非常迅速,丰富了中等教育结构,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活动教学法”。

答:杜威“从做中学”教学法的另一种表述。杜威认为传统式教学是“三中心”(即以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教学,而惟独忽视了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活动。杜威要求现代学校要用活动课程取代学科课程,这样的课程自然就要采用特殊的教学法,这就是采用“活动教学法”,教师“从做中教”,学生则通过这种活动课程“从做中学”。这种教学法对美国和20世纪前期各国的教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5、“一般发展”。



中外教育史
答:“一般发展”是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实验研究的核心问题。它指的是学生个性的所有方面(包括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的进步。它涉及的是那些对掌握任何一门学科,或者毕业后从事任何实际活动都有意义的个性属性,是特殊发展的基础。赞科夫认为,在小学教学新体系下,教学应以一般发展为主,特殊发展为辅。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来源:对美国杜威现代派教育理论的继承和针对中国国情的改造;(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观点:一是“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论,它包含三层含义:以生活为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共生活而发展。二是“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对象和办学方针。它也有多层含义:打破围墙、面向社会的大环境办学、打破“鸟笼”利用社会的活环境办学。三是“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和工学理念。它的内在含义是:教学法的改革、在劳力上劳心的思想、知行统一的追求;(3)陶行知教育理论是对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的贡献。

2、简述英国20世纪70年代的考试制度改革。

答:英国的这次考试改革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取消1944年规定的11+升中学考试。因1972年前后英国已基本实现16岁义务教育,旧制已不适应形势,1974年底11+考试终被废除;二是设立普通教育的证书考试(16岁和18岁),以此完成取代旧制的改革。其中16岁义务教育结束时进行初级证书考试,成绩优者升学读到18岁,再进行高级证书考试选拔进入大学;成绩差者获得中等教育证书、离校就业,以后接受职业教育性质的继续教育。这次改革除了适应义务教育形势的变化,也具有消除双轨制的意义。

五、论述题18分)
1、试析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寻求一些启示。

答: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是针对当时中小学课程与教材不能反映现代科技新成就的弊端而进行的,其特点可从所编新教材特点得到体现:第一,内容现代化。如《新数学》、《物理学》中都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科学的新内容;第二,内容理论化。注意以科学结构统帅教材;第三,内容统一化。打破旧的分科体系,把基本概念统一起来;第四,某些课程内容逐级下放。如小学开设概率学和统计学,中学开设微积分。

可这次课程改革最终失败了,其原因主要在于:①编写教材的科学家虽然重视了教材中科学知识的深度,但是由于他们没有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教材不适应教学使用;②所编课本深奥难懂,不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学生从这些教材中得不到有兴趣的、符合生活实际知识的内容,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③经过训练能较熟练地使用、讲解新教材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仍然继续沿用原来的教材与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中寻求一些自己获得的启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