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校园广播稿

2020-09-29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甲:点击学校生活,感受校园精彩;

  乙:放飞青春梦想,打造阳光生活。

  合:菁——菁——校——园。

  甲:在这熟悉而又温暖的音乐声中,我们“菁菁校园”广播站又和您见面了。

  乙: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9月28日,星期三。

  甲:我是主持人: 。

  乙:我是主持人: 。

  甲:今天我们的《名人轶事》栏目给大家介绍的是心怀祖国的青年科学家施一公的故事。

  乙:施一公1967年5月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施一公的名字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父母亲给他取名“一公”,希望他“一心为公”。1985年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清华园里的他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全年级第一。1989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在出色完成生物系课程的同时,他还获得了数学系的学士学位。

  甲:施一公注重全面发展,他永远充满激情,永远乐观,永不服输。在高中期间,他就练习长跑,练过的项目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施一公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他还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的纪录。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学毕业5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

  乙:1990年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施一公初到美国时,最先发现的差距就是英语不行。他给自己规定每天背25个新单词。科研上,他勤思苦干,持之以恒。自信心的重建给施一公注入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他的科研能力迅速提高。1997年4月,他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

  甲:普林斯顿大学给他提供了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近50万美元的启动基金。在当时,这样的待遇是很多人都无法企及的。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机制为施一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短短9年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职位,并很快成为学校分子生物学系的领军人物。

  乙:施一公选择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课题是: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致癌原因一直是全球科学家致力研究的目标之一。20xx年,由于破解了这一类生命科学之谜,当时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成为这一奖项设立20xx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迄今为止,施一公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甲:在普林斯顿,学校资助他购买了5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他拥有15亩土地,一对龙凤胎儿女。事业的成功也给施一公教授带来了优越而幸福的家庭生活。

  乙:然而,面对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施一公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为之惊讶而敬佩的决定:放弃这一切,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在他看来,“爱国是最朴素的感情,有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呢?”

  甲:回到清华后,施教授开始了事业的新征程。他还是像学生时代那样充满激情,现在每天都早上都很激动,又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当你很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劲。”

  乙:尽管清华已尽其所能地为施一公的科研提供便利条件,但仍无法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条件和环境相比。但这些毫不影响他回到祖国的兴奋与激情,施教授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

  甲:施一公目前正与清华的同事们做一个长远规划,利用清华有限的资金和空间,精打细算找出一些发展前景广阔的生命科学学科和专业方向,并利用他的号召力,吸引更多世界优秀人才加入。

  乙: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施一公后来回忆道:“1万米竞走要绕操场走25圈,每走一圈都要打一次铃,提醒你必须要坚持。这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还是意志品质的锻炼,这种锻炼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受益无穷。”

  甲: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善和改进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做些努力,能培养一批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一些贡献。

  乙:他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同时,心里还装着一些自己之外的东西,以天下事为己任,驱使他往前走。

  甲:同学们,让我们以施一公教授为榜样,怀揣着理想,在国旗底下庄严地宣誓“时刻准备着!”,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尽一份力。

  乙:时间过得真快啊!本期节目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甲: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衷心地祝愿“菁菁校园”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给你带去无尽的欢乐。

  乙:倾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下周三《名人轶事》栏目再见!工作16个小时以上。他自己说:“回到清华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动,又是新的充实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当你很有理想、心情愉快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劲。”

  乙:尽管清华已尽其所能地为施一公的科研提供便利条件,但仍无法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条件和环境相比。但这些毫不影响他回到祖国的兴奋与激情,施教授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体制、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有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清华、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

  甲:施一公目前正与清华的同事们做一个长远规划,利用清华有限的资金和空间,精打细算找出一些发展前景广阔的生命科学学科和专业方向,并利用他的号召力,吸引更多世界优秀人才加入。

  乙:经历攀登的艰辛,山顶总会有无尽的风光。施一公后来回忆道:“1万米竞走要绕操场走25圈,每走一圈都要打一次铃,提醒你必须要坚持。这不仅是一个体育项目,还是意志品质的锻炼,这种锻炼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受益无穷。”

  甲:如果仅仅因为科研,施一公不会回来。他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善和改进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做些努力,能培养一批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一些贡献。

  乙:他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同时,心里还装着一些自己之外的东西,以天下事为己任,驱使他往前走。

  甲:同学们,让我们以施一公教授为榜样,怀揣着理想,在国旗底下庄严地宣誓“时刻准备着!”,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尽一份力。

  乙:时间过得真快啊!本期节目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甲: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衷心地祝愿“菁菁校园”能带走你所有的烦恼,给你带去无尽的欢乐。

  乙:倾听别人的故事,书写自己的人生!下周三《名人轶事》栏目再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