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陈家祠导游词

2024-01-16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原为广东72县陈姓族人捐资合建的宗祖祠和书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这座建筑进行了保护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整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建筑平台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平面布局以聚贤堂为中心,其他单元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连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格局。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体制和传统建筑艺术风格,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陈家祠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应用了多种建筑艺术手段,整个陈家祠的建筑主体和部件,都可见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泥塑、灰塑、陶塑和彩绘;二是,极富岭南风味,陈家祠的建筑功能切合岭南的气候特点,如长廊贯通全院可以遮阳挡雨,房舍高达可以通风降温,庭院满目苍翠,让人感到清凉、爽快。陈家祠建筑构件的比例和整体风格,装饰的外观造型和内容题材,都凸显了岭南的文化特色和风情、风貌。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有浓烈明间艺术韵味的屋顶脊饰,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的六队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师,那是带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

  现在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陈家祠的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是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脊基为灰塑,上层脊基为陶塑,陶塑全是佛山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五色,人物均是:有前无后,有眼无珠,面部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模具印制,届时根据人物身份、形态的不同,选配组合,再以捏、按、奈、贴等手法加工完成。最后还要按仰视的要求,夸张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

  请大家注意看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这就是古代民间传说能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而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不仅还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同时,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人们期望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官显贵的心里。

  大家看了那么多石雕,我就跟大家讲一下他的工艺流程,先按客户对主题内容的要求进行平面或立体的设计,并分解为砖格编上号,然后依题材划分局部。选用统一规格的、质量上乘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的技法,逐块雕刻。最后按顺序拼接镶嵌于砖墙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这就是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石雕月台的栏杆,是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的。其望柱雕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籽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望柱头的雕饰更为特别,以花岗岩雕成一盘盘菠萝、杨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陈氏子孙终年以礼果奉祀祖先的虔诚之意,由此可见,广东民间工艺的匠心独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