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于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典文化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实施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让中高年级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诵读内容
诵读的古典经文三年级老师推荐书目,对部分通用篇目进行选编。诵读范围以优秀的古典诗文为主,同时涵括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
第一学期: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第二学期:诵读自编队《三字经》《幼学琼林》《中庸》。
1.学校召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动员会,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广泛宣传活动的意义,动员全校小学生共同参与。
2.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和环境。各班要每两周更新一次壁报栏中的内容,各班要每月上交一定数量的展示作品。可以是古诗配画、诵读内容抄写小报、改写经典、自写古诗等。各班要在教室里开设诵读专栏,可以利用后黑板,也可自行选择位置。
3.各班制定班级诵读计划:
(1)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周的诵读量,制定表格。
(2)做好每个诵读时间段的指导教师分工。
(3)确定班级每周检查和每月展示的时间及负责人。
4.各班级要建立诵读记录簿,每天由指导教师记录并签名。诵读时按进度诵读,整块诵读,快速诵读,贯彻“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指导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要每周进行一次诵读统计,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5.各班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为主,对其中简单语句的释义不要求讲解得过深过细,体现大意即可;对部分难懂的句子不要求解读。提倡通过经常的、轻松的、大声的诵读和吟诵,自然成诵,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诵读。如,将诵读内容编入拍手歌中,切忌“一刀切”。
6.师生同读同背。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轻松愉悦与孩子一同诵读经典就是孩子读经的动力。
7.保证诵读时间。
(1)每天晨会时,班主任老师要领读一遍。重点指导诵读内容中出现的通假字、异体字等。
(2)学生在每节课前三分钟,要集体诵背当天的内容
(3)中午的阅读时间专门安排十分钟用于诵背。
(4)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组织学生集体诵背当天的内容。
(5)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6)各班每月抽出一节班会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8.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
学校将把古诗文诵读和欣赏纳入校本课程内容,整合各类读书教育活动资源,使之课程化、制度化,保证效果。各科教师都要自觉地在班主任教师的统一协调下,在规定的时间段里,有条不紊地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种功能,让孩子在唱游活动中诵读。
9.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师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师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学以致用。
10.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动员家长对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五、成果检验:
1.上、下学期分别举行“庆元旦”、“庆六一”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2.每两月组织一次同年级段的班级诵读联谊活动。联谊班级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促进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诵读交流。
3.组织手抄报编写活动。为学生提供编写、选材、绘画、书法方面的锻炼机会,让学生根据诗文进行编写手抄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